了去,只是看着辛大光轻轻点了点头,又转过身有些意外地看了宣度一眼,拱手道:“属下知错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抚顺城下,朝阳初升,料峭春寒还未散去,高跨马上的宣度,却只感觉胸中万丈豪情好似要沸腾了一般。
也幸亏那个登州秀才,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无论是跨马挽弓还是平地舞剑,这具身体都并不陌生,凭借着身体的记忆,宣度这才没露了怯。
“此一去,我等三十六人,不知还会有几人还?”
宣度缓缓开口了,声音有些低沉,但低沉中,却有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定。
“但是,归来之时,我向诸位保证,定然会是我等建功立业升官进爵之时!”
宣度满腔激荡,意气风发,但手下众人,却都是一脸的不以为然,这让他顿生出一股挫败感。
但是很快,宣度就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自己,好像是犯了一个虽不严重,但却很不受人待见的毛病。本打算着入乡随俗,嘴里面之乎者也地适应这个时代,却忽略了这样说话不但自己别扭,手下的那些大头兵,听起来怕也是一样头大如斗。
于是,宣度就扯着嗓子吼了起来:“他娘的,都给老子竖起耳朵好好听着,谁要是再蔫头耷脑的提不起精神来,老子认得你,手里这口刀可没长眼睛!”
不怕当官的骂娘,就怕领头的放冷枪。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个时代。宣度这一嗓子,让众人都是一个激灵,齐刷刷的把目光都放到了他的身上。
宣度满意地点了点头,长刀朝东一指,厉声道:“目标,赫图阿拉,出发!”
赫图阿拉,始建于万历三十一年。努尔哈赤在征服了东海库尔喀部后,为求得大明庇佑,曾亲往北京朝贡。见识到了北京城的雄伟壮阔之后,已生出了别样心思的努尔哈赤,回到老寨之后,征发了上万奴隶,在苏子河与二道河交汇处的横岗上新建了一座周长九里,高约七尺的城池,命名赫图阿拉。
辽东多林木,赫图阿拉城便是被一大片森林簇拥在中间。宣度一行,顺水而行,不急不忙,天将日暮时,方才赶到赫图阿拉城外二十里左近。
“下马,扎营。”
宣度遥遥看了眼天边的余晖,咧着嘴翻下马背来。
在他身后的曹文诏,嘴角扯出一丝讥讽的笑容,并没有开口,而只是摇了摇头,翻身下马。
宣度回过头去时,正好看到曹文诏脸上的表情,顿时不满地问道:“你有意见?”
曹文诏拱手道:“总旗大人的安排甚是妥当,小的绝无异意。”
“最好是这样。”
宣度伸了个懒腰,皱眉叹道:“这骑了一天的马,浑身都要散架了,半步也不想再往前走了。”
曹文诏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转身寻了处树桩,自顾自地拴好了马。他实在懒得和这个心比天高的文弱书生,再多说一句话了。
宣度仰面躺在河堤的绿草地上,眼望着漆黑的苍穹,心里面暗暗盘算着。
辽东的春天,虽然来得晚一些,但并不妨碍那些憋了一冬的草籽,争先恐后的丛地里面涌出来沐浴阳光。
清香的味道,传进宣度的鼻子里,让他感觉到一阵心旷神怡。
郭铁耙蹑手蹑脚地凑过来,左右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开口道:“大人,野外露营,太过危险,何不趁着天色还未全黑,赶到赫图阿拉歇脚?”
宣度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要去你们去好了,我是一步都不想动了。”
郭铁耙碰了个没趣,缩了缩脖子,摇头晃脑地走开了。
距离宣度不远不近的地方,曹文诏已搭好了帐篷,生起了一堆火。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山上的飞禽走兽,水里的游鱼活虾,多不胜数。只一会功夫,四下已飘起了各种香气。
宣度咽了咽口水,翻身坐了起来。
端坐在河堤上啃干粮的曹文诏,虽然目不斜视,但实际上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宣度的动作落在他的眼里,让他不由的又轻叹了一口气。
郭铁耙屁颠屁颠地举着根串着烤野鸡的棍子跑了过去,“大人一定饿急了吧,小的这野鸡烤的外焦里嫩,香脆可口,你赏脸尝一尝。”
宣度缓缓站起身来,表情如水一般的接过了野鸡来,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抬手将其掷进了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