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了好大的劲,杀死了无数的脑细胞,方从哲才终于写出了一篇尽可能婉转,但又将自己的意见清楚表达出来的奏折,放下笔吹了吹,疲惫地叹了口气道:“但愿,陛下不会留中,而是像之前对倭作战时那般,重视起来。”
亓诗教一直在旁边伺候着,磨墨添茶,时不时还帮着他老师斟酌一下字眼。
对他而言,这是太珍贵的学习机会了。这一个时辰学到的东西,绝对比当年在国子监苦读一年还要多。因为,他迟早也是要入阁的,也是要和皇上打交道的。所以,能提前掌握皇上的喜好,对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嘉靖朝时,严嵩之所以能权倾朝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笔下写出来的青词,让崇道修仙的嘉靖皇帝很满意。后来,青出于蓝的徐阶,写出了更好的青词。所以,严嵩就倒台了。
当然,或许这并不是严阁老倒霉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能够得到皇上的垂青,很多事就会变得简单起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将自己的奏折,与李维翰的急递,一块呈上去之后,方从哲苦笑着问亓诗教,“你是很羡慕我这个内阁首辅?”
亓诗教愣了一下,拱手道:“恩师在位,学生不敢有非分之想。”
方从哲叹口气,“你们啊,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站在外面,都想着挤进来。可真进到了这里的人,又有几个不想着出去呢?当年叶阁老曾上书七十五次要求递补阁臣,为何?在我入阁之后,他又一月之内四次上书请求乞骸骨,又是为何?吴相入阁理政仅一年有余,便坚决请辞,甚至不惜装病,也要归隐田园,又是为何?这些你都想过没有?”
亓诗教行了个弟子礼,“请恩师赐教。”
方从哲抿了口茶,心烦意乱之下,索性也懒得再处理政务了,便站起身端着小茶壶走到一边躺椅上坐下。
亓诗教连忙也换了个位置,在方从哲身侧,恭恭敬敬地垂手站着。
方从哲摆摆手,“你我虽名为师徒,情同父子,不必那么拘谨,坐着吧。”
等亓诗教坐下了,方从哲才悠悠开口道:“这内阁吧,其实就像是个火炉。坐在上面,别人看到的都是你红光满面,可只有自己才知道,屁股底下有多么的的烫。叶阁老当年,为国为民劳心费力,为调解矛盾稳定大局费劲了心思,可最后却落得个两面不讨好的下场,不得不请辞归乡。为师我在入阁之前,因秉公直谏,不惧阉宦,朝野上下无一人不称赞。可是这才不过短短数年,我便成为了一个该死不死的昏老头子。所以说,这内阁,走进来不容易,但想要安然无恙的再走回去,却是更难。一个弄不好,就是粉身碎骨,名声尽毁。所以,可言啊,这内阁里的酸甜苦辣,你真想好了要尝一尝吗?”
亓诗教冷哼一声,“还不都是那些东林余孽煽风点火,造谣生事。恩师,不必理会他们,是非曲直,不是他们靠着一张嘴就能改变的!”
“你啊,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党争误国,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方从哲无力地摇了摇头,“东汉的党锢之祸,北宋的变法之争,最后都给国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闹来闹去,最后谁都讨不到好处,只会两败俱伤。”
亓诗教执拗地摇了摇头,“要怪,也不能怪我,都是顾宪成那个老不死的,说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致仕就致仕,教书就教书,一介白身,有什么资格参与国政?又有什么资格妄加评论?这还不算,偏偏叶向高那个老东西,也和他坑瀣一气,排挤打压咱们浙齐同僚。这口气,恩师你忍得下,我可忍不了!”
“忍不了,又能怎样呢?”
方从哲叹了一口气,“东林当中,也不乏能臣干吏,像你们去年那样,不分青红皂白一锅炖,实在是,有些不妥当啊!”
亓诗教冷笑一声,“那都是他们应得的报应,三十九年时,他们是怎么对待咱们的?”
方从哲深深地看了亓诗教一眼,“我没记错的话,三十九年的京察,不但没有牵连到你,反而给了你一个忠于职守的评语吧?”
亓诗教攥着拳头道:“那又如何?不过是邀买人心罢了。他们东林党贼,妄议朝政,祸国殃民,早就该一举剪除了。”
方从哲淡淡问道:“果真是一片公心,而无半点私念?”
亓诗教跪倒在地,一脸诚挚,“我敢对天发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恩师您啊!”
方从哲叹口气道,“那你应该知道,当年是叶阁老举荐我入阁的。如此做派,岂不是恩将仇报,陷我入不义之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