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事,咱们还是想着怎么办吧,要么就是想个更好的方法。”
李东阳叹了口气,接着道:“不过,更好的方法估计是想不出来或者说,在短时间内,难以想出来。”
“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京察大计,借助京察大计的时候来一次大的严查彻查。”
其实内阁的几个大学士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借助京察大计的方式来清洗一波朝堂之上的蛀虫。
而非是以往那样,京察大计只是推出几个应付的官员,其余的大多数则是派系之间的争斗平衡了。
这在以往看来,肯定是最正常,也最能稳定朝局的了。
毕竟党派间的争斗,若是其中一方损失过大,另一方肯定会在朝堂上占据太多的有利地位。
这种情况下,对朝廷可是不稳的,最为稳妥的,其实也并非是让各方派系势力相当,而是能够相互制约,或者说哪怕有一方势力极大,但是却也不能真正的高高在上。
只有这种情况,才是最为利于朝廷稳定的,也是皇帝希望看到的,毕竟虽然皇帝厌恶派系的存在,厌恶臣子结党营私,但是,不可否认的事情,结党营私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尽可能的平衡。
对于皇帝而言,喜欢看到这种局面,而对于内阁大学士而言,他们也喜欢看到这种局面。
甚至内阁的大学士们身后也有一股的势力,但是,他们也都清楚明白,不会做事太过了,除非是想要学那奸佞之流。
所以,基于这些个种种原因,以往的历次京察大计其实都包含了系争斗在里面。
但是今个,内阁却是极短的时间内有了一个共同的决定,那就是下次的京察大计绝对不能在如此了,不能成为党派平衡的工具了。
要真正利用京察大计进行彻查,至多是提拔一些还没有选择派系的官员或者是那些孤臣,以此来断绝可能出现的哪个派系膨胀起来。
其实,也正因为京城大计的杀伤力太大了,所以,天下的官员都不想也不愿意在出现一个类似于此的行为,哪怕是换个名称也不行。
所以,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才会觉得派钦差去查这个方法不可行。
因为结局无非是那么几种,要么是朝堂不稳,要么是派系争斗,最终结果,都是不利于朝廷的。
“怕就怕陛下不愿意这么等下去了。”
刘健眉头紧皱,虽说陛下肯定明白这事急不得,但也肯定不愿意这么干等下去,所以,内阁还是要拟定章程的。
“先拖着吧。”
谢迁叹了口气,眉心全都皱在了一起,颇为无奈的道:“只能这么先拖着,若是湖州府的案子威慑力足够,接下来能够平稳很长一段时间,那这事陛下或许就不会在提了,这么一来,也就有可能等到京察大计了,毕竟也快了。”
“所以,湖州府这个案子,怕是要在陛下说的从严之上在重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