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子孙道:“当年你祖父我靠进士的时候,可是我大梁国的太祖亲自掌灯的……”
后世的史书对现在这一幕亦有记载,如《新梁书·太祖本纪》就有云:“太祖为梁王时,求贤若渴,亲持春闱殿试,至幕,中庭稍暗,躬身为成明,时人闻之,皆感泣……”
当最后的几个考生也答完时,那些早就答完的考生终于都起身交了卷子,陆续离开了皇宫。
宇文虚中此时也在殿中,将收上来的卷子整理好后送到了武植面前。
殿试是不用糊名、誊写的,却省事不少,武植现在就可以批卷了。
科举制在唐中后期和五代时,作弊的现象十分严重,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故而宋代的科举考试,便实行了糊名、誊写等手段以杜绝作弊。
(糊名可以让考官不能看人打分,誊写则是避免考官辨字识人。)
武植将那些卷子匆匆扫了几眼,见许多人的策论题都答得中规中矩、平平无奇,感到有些失望。
宇文虚中道:“大宋的科举,历来首重作词吟诗,梁王这道如此针砭时事的策论,只怕不少考试寒窗十年都从未去细细想过如何破题立论。”
武植叹了一声,“应该总会有眼光独到、深有高见的人吧!”
随后,武植拿了卷子归延福宫,与家人吃了晚宴后这才仔细的审批起那些卷子来。
当看得有些昏昏欲睡之时,武植的目光最后落在了一个叫做“陈东”的人的卷子上。
只看了几行蝇头小字后,武植顿感眼前一亮,整个人也瞬间来了精神……
数日后,这一年的科举成绩终于公布了出来,一加进士的状元是原太学生陈东,榜眼是太原人崔安平,探花则是沧州人周成。
其余的二甲进士、三甲进士名单也一一写于皇榜,供人围观瞻仰。
同时,状元陈东的殿试策论文章也流传了出来,于东京城里迅速传播。
那陈东的经历可谓丰富,当太学生时引领的那些大事就不必赘述了,当梁军入了东京后,他其实是离开了这里的,还追上了南下的赵构大军。
随着赵构的大军一路南下去了杭州城后,陈东还受命于杭州跟其他官员组建太学。
不过就在今年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使得陈东离开了杭州,重新回到了这东京城。
在今年正月,赵构罢免了才当了七十七天宰相的李纲,重用黄潜善、汪伯彦等名声不好的官员,陈东便即上书请求赵构收回成命,罢免黄潜善、汪伯彦。
而在陈东上书给赵构后不久,杭州的一个平民欧阳澈也上书建议赵构改革政治,严惩贪官,今早北伐,救出赵佶、赵桓二帝。
黄潜善私下里向赵构进言,说若是不惩治陈东、欧阳澈,只怕会人人效仿,到时伏阙上书的事情只怕就会永不绝息了。
赵构听了黄潜善之言后,没有多想,立即下令让人去逮捕陈东和欧阳澈,意欲将他两个处决了。不过当临安府的官兵到达陈东和欧阳澈的住处时,却发现他们已经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