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出处为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后面的话,只是部分理解,部分理解和截取也没有错,也不能说就会错,可也不能说就是全对。
曾国藩说,唯读书可放大格局。书是前人智慧的积累,精华的结晶。
读书可以让人增长智慧,放大格局,养足才气。在古代,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才能的主要途径,也是人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他说读书与看书不同: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二者缺一不可。
有些人认为,读书会让人迂腐,不切实际,甚至变成书呆子,而事实并非如此。
王阳明爱读书,他反对带着功利目的去读书,倡导以无心之心读书。
《传习录》中说,如读书时,良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读书时,要克服强记的心,求速的心,好胜的心。如此一来,读书就成了与圣贤的心彼此印证的过程,其乐无穷。
王阳明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他白天教当地人读《易经》,晚上结合历年来的遭遇,不断反省。最终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方雪认为从王阳明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你读过的书,在特定的时刻会帮助你、成就你。
方雪把眼前的医生眼前这个男人当成一本书在读,这是她的聪明之处,眼前的医生眼前的男人是一本立体的书,变化的书,神秘的书,有趣的书。
她在读他,而他却不怎么在乎她,这种不对等本来会让她伤心,可是转念一想你读书书也会读你么?
不,何况她越是读他就越是有利,对她有利。对她越有利她的信心就越足,以书为师可以长进,以人为师则可以成为最后的王者。
她对医生很好,至少现在是,在完全读懂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