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架f-35“球电”,这种天差地别的状况描述立刻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可不是吗,现代空战打的就是体系,哪怕单个飞行员的技术再高,那也得嵌入到体系中才会有近战发挥的机会。
但是现在呢,一下子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空中作战模式,驾驶性能优越、战力堪称可怖的“炎龙”,即使面对一百架敌机,也的确是可堪一战的!
如此背景的一场战斗,不出所料的,是以龙云的攻击拉开帷幕。
升空之后雷达全开,充分感受到强袭机不需要电磁管制、大喇喇使用全向分布式雷达扫描的莫大优势,接近战区的龙云很快就从大型显示屏上获得了比较全面的空情信息。这种掌控全面情报的感觉,之前和杜峰少校对抗的时候可是一点都没体会到,天空中只有一个对手的时候,这当然完全不成问题,但是现在既然是面对一百架“闪电”——
近似于小型预警机的空域监控能力,的确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面对数量空前的四代战机围攻,同时又对敌方的作战策略和战术部署一无所知,如果不是有全方位的空情监测能力,那还真是会感觉非常棘手。
不过现在呢,随着显示屏上的代表目标的红色小三角越来越多、叠加的一块块信息显示也愈加密集,有了一定操控经验的他很快切换火控系统到智能分析模式,让机载计算机去替自己逐一甄别并照看那些距离尚远、不构成实质性威胁的目标,而只把威胁相对严重的目标显示在自己面前。
一边驾驶速度飙升、还在急速爬升的“炎龙”杀入战区,从显示屏上观察对手的接战意图,龙云的首轮攻击目标是座机十点钟方向、距离一百千米开外的一大票“闪电”;从火控系统提示的信息判断,这一批高度七千五百米、速度刚刚增加到马赫一点二的f-35,十多架战机又近似分成了两个梯队,战斗机空战的丰富经验这时候发挥了作用,龙云很快判断出对手是打算来一场疾风骤雨般的超视距导弹突击。
看天空中四处密布的这些“闪电”,似乎是打算用这样一个大机群编队,和自己来场导弹互攻,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并压迫“炎龙”的机动空间,然后由其他方向的战机小队抵近接敌,看能不能一举奏功?
这样的一种战术,不得不说还算是挺有章法;可惜龙云瞥了两眼面前投影屏幕上的叠加显示,就只是嘴角轻翘的嗤笑了一声。
“超视距导弹雨,近距刺客跟进”,这种战术虽然简单直白、却也不乏威力,但是——
面对一架飞行高度两万四千米、马赫三点二的强袭机,这种打法的现实基础却又在哪?
带着一丝不知道是安然看戏、还是踌躇满志的心情,眼见屏幕上的一小簇红色三角形还在接近、高度也由七千五百米逐步爬高到了接近一万,座舱里的龙云却不由得为这些勇敢而可怜的“球电”感到一丝难过,他很清楚f-35“闪电”战机的实用升限是一万六千米左右,而这些胖乎乎的战机们即使真的爬到了这一高度,然后对他实施一轮密集的aim-120d齐射,对他正在掌控的“炎龙”来说也不过是一大蓬可待欣赏的空中焰火而已。
迎头接战高度差接近一万米、三倍音速杀来的目标,这种攻击的难度之高毋庸讳言,可想而知现在“闪电”战机上的火控系统会给飞行员一种什么样的提示,aim-120d在面对如此变态目标的时候,攻击包线自然也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解算出来的杀伤概率会低到什么程度,他现在倒很想去见识一下!
当然,“闪电”与“slammer”组合要面对的棘手难题,龙云现在自然无暇去理会,作为这场数量悬殊、实力更加悬殊较量的发起者,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发挥“炎龙”的强悍战斗力,去给对面的“闪电”们一个响亮的开场问候。
前推节流阀持续提速,高度已经爬升到两万七千米,速度马赫三点四,这种参数对龙云来说还是第一次见到。
正在感慨的时候,眼见火控系统“表速接近超限”的文字提示,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飚的太快、几乎就要超出了导弹出舱的速度上限,好在这时候敌我距离已经接近到八十千米左右,雷达监控附近没有高威胁度目标,火控系统解算可以发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