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死神’不要怕,只要调集一批炮灰机上去围住他,等他打完导弹、就会自己回家”,这种想法让弗莱彻*哈里斯一阵阵的心生嫌恶;因为结合他自己的战场观察,这念头恐怕还真不是自己在瞎编乱造,而很有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残酷事实。
然而嫌恶之中,他却又想到这些土耳其人,现在的战斗机和物资等等一切补充全都完全依赖合众国,中校心里的反感倒是少了一些。
是啊,就算“送死”又怎么样呢?
毕竟说到送死,置身战争漩涡里的人,又有谁会不明白这冷冰冰的现实呢。
毫不犹豫的驾机脱离,哈里斯中校在大发感慨的同时,却也还没有忘记友军之间起码的战术配合,他命令劫后余生、戴罪立功的“邮差”六号来做这件事——反正他已经没有“slammer”了,留下来继续监视941x空域。
超低空的战斗中,弄清对手的方位比什么都重要,为了避免大胡子的“战隼”们绕来绕去的就弄丢了目标,中高空的f-15e会一直用数据链和呼叫提供空情信息。
在这样的作战态势下,仍然不知道前方天空中的对手是谁,“克里木”中队的f-16们仍然是以标准的超视距作战方式开局。
保持队形飞来的一架架f-16战机,相互之间很快散开、分成一前一后两队,打头的f-16d在三十多千米距离上发现了超低空飞行的目标,在高空的“攻击鹰”发来指示、完全确认为敌机的情况下,飞在前面的两架“战隼”直接略过了iff步骤、调动雷达锁定,而后每架飞机发射了两枚aim-7m。
随着战机的导弹发射,其后跟进的几架f-16c纷纷开启加力左右疏开,准备在超视距导弹的掩护下进入目视接触,然后依靠数量优势对落单的敌人进行围攻。
导弹齐射、战机跟进,面对单个敌人时,土耳其人的战术还颇为标准。
身为北约战术空军中的二流力量,空有规模、却质量泛泛的taf在战斗中往往显得更加谨慎小心;不过和天空中的大规模乱战不一样,集合中队若干架战机对抗单一目标,如此有利的交战态势还是让哈桑少校等人保持相当程度的淡定。
然而这种淡定,也就维持到俯冲的f-16们接近目标、双方发生目视接触时为止。
穿梭在战火正酣的高加索大地上空,库塔伊西南侧的地面战斗已接近尾声,一条条蜿蜒向北的道路上不时可见隆隆北上的北约装甲车辆、和往来繁忙的一组组后勤车队。
在地面上随时保持警惕,对于爆发在头顶的一场空中厮杀,编成在机动部队当中的北约防空力量自然一直目睹,然而和苏联防空部队的“来了就打”策略不一样,面对空中敌友难辨的一架架呼啸战机,繁琐的iff程序和指挥体系限制了作战人员的发挥,所以虽然天上的激战未曾停歇,地面上的对空火力却始终没有一丝动静。
说白了,一直对空中掩护信心满满的北约地面部队,所属防空力量的原则就是“除非己方部队遭遇袭击、否则尽量避免开火”:在己方空中力量牢牢掌握制空权时,倘若不分敌我就贸然射击,误伤的友机也许会比打下来的敌机都多。
尽量保持谨慎、没有把握就不要开火,这种作战习惯也是多年来才养成的。
然而世事难料,在这场东西方的全面战争中,面对实力远胜过以往那些孱弱对手的华约集团,北约指挥体系和战术战法的一些原则却并不那么容易改变;就像今天这样,明知道天上已经开打、这里面肯定有俄国佬的飞机,但是在真正辨明目标之前,也没有人会主动去下达开火命令。
说白了,北约陆军还是习惯性的倚仗空中力量,或者说认为即使没有地面防空的辅助,战术空军的小伙子们也能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是吗?
看天空中的形势,这一次的棘手问题,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搞定了。
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发现并攻击一千米以下飞行的敌机,这种任务的难度可大可小;不过在高空“邮差”六号f-15e的指挥下,土耳其战机的攻势来的非常迅速,只见到天空中一枚枚推进器刚刚燃尽、拖着白烟的“麻雀”导弹一条条沿着互不相同的航迹向低空飞来,加力全开、俯冲冲刺的两组f-16c双机则远远的左右分离、试图从两侧包抄夹击仍然处于低空的目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