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天前,蔡瑁派来的使者突然来到了汝南郡的郡城平舆,点名要见袁涣。
两军交战,不杀来使,袁涣便接见了蔡瑁派来的使者,与之交谈之后,这才知道,蔡瑁有谋害刘表的心思。
刘表尽起大军,不宣而战,并且兵分三路而进,一路由张绣率领,一路由刘琦率领,刘表亲自率领中路军,也是战斗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张彦的改革不满意,而且想攻进彭城,去解救当今的天子。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既然蔡瑁想杀刘表,袁涣自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刘表是荆州军的统帅,一旦统帅死了,荆州军群龙无首,就会随之撤退。而且,又有蔡瑁做内应,这次跟随刘表出征的荆州军,大部分都是蔡瑁的部下,对蔡瑁言听计从,只要蔡瑁一声令下,他们就会随时撤退。
袁涣考虑再三,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便答应了和蔡瑁合作,并且制定了一个假意投降的策略,让沿途各县都向刘表投降,而他也不例外。
但是,袁涣也清楚的认识到,蔡瑁这个借刀杀人之计的后患,所以才会对蔡瑁有所防范,也怕蔡瑁从中使诈,既做了蔡瑁的杀人的刀,又成了蔡瑁刀下的亡魂。
不过,袁涣并不笨,他自然不会让蔡瑁一箭双雕,而是改变了他与蔡瑁约定的计划,目的在于调开蔡瑁的大军,以免汝南城会受到威胁。
除此之外。袁涣更是派人去各地搬请救兵。距离平舆最近的应该是陈郡。陈王刘宠有一支五千人的私人武装,在战斗力上,至少比那些民兵要强一些。但是据袁涣所知,张绣率领大军攻击颍川,颍川太守杨修已经向陈王刘宠发出了求救的信号,而刘宠则率领所部大军前去支援颍川去了。
那么退而求其次,就要数驻守在谯县的这支大军了。谯县是现在的卫将军许褚的故乡,也是昔日沛国国相陈珪下葬的地方。张彦为了纪念陈珪、陈登父子对自己的帮助,便派遣了一支五百人的军队为陈珪守墓,守墓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何仪。
何仪自从与刘辟、等人归降张彦之后,便成为了徐晃的部将,但后来却因为犯了一些罪过,而被贬谪,罚到谯县这个地方来为陈珪守墓。
但是,谯县因为出了许褚这个猛将,所以当地民风十分彪悍。好勇斗狠更是出了名的地方,县中官吏一直约束不住。无奈之下,只好请何仪前来加以威慑。
何仪又与许褚有过交情,与谯县的这些人一番交谈之后,这才知道他们都有参军的意愿,想成为像许褚那样的将军。于是何仪便以淮、汝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能没有驻军为由,向张彦提出建议,征召谯县一些青壮年入伍,一方面可以增强谯县,乃至周边地区的安全防御,并且作为拱卫彭城的一支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也为谯县减少了一些治安问题。
兵力不足,一直是张彦较为头疼的问题,所以张彦听到何仪的这个建议后,立刻就答应了,并且让何仪全权负责此事,征召淮、汝一带的青壮年,补充兵力,农闲的时候加强训练,农忙的时候则帮助周围百姓进行收获。
于是,何仪便大张旗鼓的征召勇士入伍,起初的时候,军队数量也就几千人,但后来逐渐扩大,直至今天的两万人。
而何仪也因为此事官复原职,再次成为了将军,专门负责统帅这支军队,驻守在谯县保境安民,更作为拱卫彭城之用。
当初前去谯县负责宣旨的人,就是袁涣,所以袁涣对谯县的军队可谓是了如指掌。
后来因为刘辟、何曼对徐晃严格的治军手段不太适应,便祈求要求调动。
于是,张彦几经考虑,便把刘辟、何曼调到了谯县,再次和何仪汇聚在一起,三人共同掌管这支两万人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名义上则属于卫将军许褚的部下。如此一来,这支大军更加引以为荣了。而何仪、刘辟、何曼等人也更加用心的为张彦效力了,生怕再出现什么岔子。
袁涣这次所搬请的救兵,就是何仪、刘辟、何曼所统领的这支军队,作为拱卫彭城的驻军,这支军队平时都训练有素,不敢有丝毫怠慢,何仪、刘辟、何曼也一改昔日的匪气,做起事情来,也十分认真。
因为,何仪、刘辟、何曼等人不愿意给许褚丢脸,而军队里大约有半数以上都是谯县的青壮年,他们既不愿意给许褚丢脸,也不愿意给家乡的人丢脸,他们相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