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他们谈得还很热烈,知道赵氏真是到边陲镇建走私基地,他们便形成了两种意见,永强坚决拒绝不让赵氏进入,周镇却多多益善,他们有他们搞,我们有我们搞,互不干涉,而且,赵氏在边陲镇投资,我们已经得益了。
“投资得益小,合作走私这块才是大头。如果赵氏自己搞,就不会再跟我们合作了。”
“我们并非仅此一家。”
“丁建只是偶尔为之,不能抱太大幻想。”
“我们可以继续发展新的货源。”
“如果,丁建也像赵氏那样,自搞一套呢?”永强说,“那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混乱的局面,有那么一天,边陲镇就会成为走私猖狂地,成为打击走私的重灾区。”
这是张建中一贯坚持的主张,永强敢于与周镇争执,也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张建中的主张。而张建中没有制止他们,考虑的是,周镇有没有更充足的理由推翻这个主张?
坚持多年的东西,往往会成为一种陈旧的东西,改革,改革就是要改变旧观念,改变改革前的旧观念很重要,但是,改革逐渐形成的旧观念更重要。
“打击的力度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我们再放开,等着我们的将是摧毁性的打击。”
“打击的力度不断加强,是相对全国而言的,并不会因为我们收紧放缓,因此,我们更应该趁收紧前,捞一把,机会一纵即逝,失去机会就只有后悔了。”
永强想说,你更希望自己大捞一把吧!
但又觉得,失去赵氏家族的货源,反而不利于自己捞一把。
张建中不知周镇是怎么想的,脑子却有一种想法逐渐清晰。
老实说,这几年搞走私,虽然赚了不少钱,却总是提心吊胆,总担心有一天会出状况,陈大刚截击事件,涉险过关,他心里就想,以后还会出现什么状况,常在海边走,不会不湿鞋,常常夜路,总有一天会碰鬼。
旧货垃圾货事件,又让他惊惶了好一阵,时不时做同一个恶梦,自己当啷入狱,郝书记带着敏敏来探望他,他却像一只猴,只顾捧着她们带来的食物狼吞虎咽。
他常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有时候,我想,是不是可以趁走私的机会,把边陲镇炒热。我们成天说,发挥优势,发挥优势,目前,边陲镇凸现的优势有两点,一是海洋优势,二是走私优势。如果,走私是一块肥肉,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块肥肉把那些希望走私发达的人吸引进来。
——不管他们干什么?不管他们以后怎么样?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边陲镇的海湾不再冷清,他们投资的产业永远留在这里。
可以说,这是张建中到目前为止,这辈子听到的最有启发的一段之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话一点不假。但做为边陲镇的一把手,张建中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应。或许,这就是张建中回到边陲镇后,要逐渐实施的发展理念。
他心里有些儿懊恼,这个理念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
人总是这样,希望最好的理念出自于自己,当权者更希望自己的理念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一些先进的理念不能实施,往往取决于当权者的胸襟,即使手下提出再好的理念,都因为有失颜面而被否决。
目前,张建中便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他承认周镇的理念很有创造性,却又怀疑是不是有超作性?那些家伙到边陲镇来投资又怎么样?建起一个个走私据点,就可以发展边陲镇的经济吗?全面严禁走私,他们还会苦苦经营那些所谓的度假村吗?有的人赚得比在边陲镇投资得还多,他们完全可以把度假村丢下不管。
那时候,一片虚假繁荣后,留给边陲镇的将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萧条。
这是张建中否定周镇理念最充足的理由,也是他要逐渐完善这个理念的关键点。
永强没有这个水平,哑口无言地看了张建中一眼,等他反击周镇。
“我觉得这个理念很新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