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时分,宛城城下灯火不熄,荆襄大营时而传出的阵阵鼓角喧哗之声令宛城守军不敢有顷刻懈怠之心,徐晃于城中已召集军校,商议应对荆襄军马之策,命军中性情沉稳之将各率军马,分时驻防城头之上,以应对荆襄骚扰,若城下敌军不多,便不予理会,若敌大军攻城,便遣士卒将诸将一并叫醒,一道迎敌。
在徐晃看来,如此行事,便可一缓城中将士疲惫不堪的局势,在各路兵马来援之时,好歹也可稳守城池。
城下荆襄营中,诸葛亮与关羽二人,亦未曾入眠,二人相聚于帅帐之中,对于徐晃这宛城守将,多有赞叹。
也难怪昔日曹操对于徐晃统军多有赞许之言,如今荆襄斥候已探过宛城四面,城头之上的排兵布阵颇为严谨,便是疲兵之计,也对城上曹军影响不大。
若此刻便强行攻城,即便拿下宛城,这军中折损,必然极大,就算胜了,面对那巨大损失,二人怕是也难以安心。
二人商议许久,不得奇计,正踌躇间,忽闻帐外战马嘶鸣之声,不过片刻,一斥候掀帘入帐,拜过二人之后,便将怀中书信,奉于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拆开信后,只见信上看上去颇为熟悉的“颖川荀氏”四字,不禁抚掌大笑,对关羽道:“此唐侯手书,如今破这宛城,已有奇谋!”
关羽闻诸葛亮之言,不明就理,诸葛亮见状,轻笑一声道:“云长虽是勇将,却不识文人之事,唐侯麾下朝堂文臣,多出自荆襄,而那曹军文臣,多为颖川人氏,那荀彧,荀攸,鬼谋郭嘉,皆出自颖川书院,如今曹操迁都邺城,颖川防务不似从前,若我等舍弃宛城,转攻颖川,云长以为,那徐晃救是不救?”
关羽闻言,猛然醒悟,继而叹道:“若如此,如何抉择,倒是苦了公明……”
诸葛亮闻言笑道:“再扰这宛城一日,我大军便径往颖川一行,若徐晃出兵来救,便是引蛇出洞,若徐晃按兵不动,占下那颖川书院,也是大功一件,那徐公明便是守得宛城,也须考虑一番,日后如何面对曹操麾下朝堂文臣的雷霆怒火,不过以亮观之,徐晃便明知是计,也不敢坐视我等奇袭颖川,曹军麾下之五子良将,又如何不知颖川之重?”
一夜过后,徐晃再登城头,便见城下荆襄军马拔寨而行,缓缓退去。
遥望许久,徐晃见左右将校,皆以为荆襄军马畏宛城城坚,欢喜雀跃,心中阴霾却久久不散。
于情于理,荆襄大军退避之事,颇为蹊跷,宛城乃战略要冲之地,那诸葛亮与关羽二人,对此焉能不识,且荆襄大军来伐,匆匆退避只徒损粮草,以那诸葛亮智慧,关羽刚烈,岂能做出如此有损荆襄声威之事?
半个时辰过去,宛城城下已空无一人,徐晃心中不安,忙令斥候出城再探,待斥候归来之时,徐晃与一众宛城将校皆神情大变。
荆襄军马并未南归,而是转道颖川方向,且其军中只余步军,轻骑皆轻装兼程,往颖川而去。
“若颖川有失,徐某又有何面目面对朝中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