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他是想通过收购粮食把粮价抬高吗,可这对有他何益处?”
“阿陶,你的意思是董少卿想把长安附近多余粮食全部收购,而后会派人四处散步消息说粮食涨价,从而他手里的粮食就可以待价而沽?难道你不知道,可是长安与各州的道路四通八达,即使他把长安所有的粮食全部收完,其他各州的粮食也会源源不断的运到这里。”
“我看不像,董少卿肯定不会这么蠢!”说到这里,李陶笑道:“九郎,我们也别乱猜了,找董少卿一问不就知道了?你若不方便问,我来问他便是了!”
……
夜晚,月光如洒,永和楼的一个雅间内,两人身影正在交杯换盏。
“董掌柜,最近生意还顺利吗?”李陶笑吟吟地问道。
“多谢蓝田王,生意一要都在按计划进行,只是……”
“只是在大唐各地设立分号的设想还要再往后拖拖!”
“难道遇到什么困难了?”李陶皱眉问道。
“主要是长安城内还有一个绊脚石,若连长安都清理不干净,后方不稳如何向其他各州渗透?”
“绊脚石?”李陶不解地问道。
“蓝田王可听过王胡风此人?”
“只听说此人是长安首富,具体的就不知道了!”
“我对此人倒是知这颇深,蓝田王可有兴趣听听?”
“那是自然!”
王胡风是扶风人,十三岁开始经商,白手起家,不到三十岁便成为一方巨富。
十三岁那年,舅父自安州带回十几车当地特产的丝鞋,分送给孩子们。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去挑选合脚的鞋子。惟独王胡风挑了一车别人剩下的大号鞋,推到集市上卖掉,换得五百文钱。这是他经商的第一笔收入。
五月初,长安城榆树果实成熟。满城飞落。风物的自然更迭。在王胡风的眼中,却看出了无限商机。伯父家的宗祠在西市之南。内有一大片空地,正好借地生财。王胡风扫得十余斗榆钱,拿出卖鞋所得的五百文钱,打造了两把铁铲。开始了他的掘金之路。他拜访伯父,希望能借住在伯父的宗祠里温习功课,自然获得允准。王胡风每天用那两把铁铲开垦空地,播种榆钱,辛勤灌溉。这个十几岁的少年,有着成人难及的毅力和勤劳,竟真的培育出千万株榆树苗。
头一年。他砍了十几捆榆条,以十多文的价格卖给人做柴烧,第二年就卖了二百多捆,盈利翻了几番。有了收入之后。王胡风沉住气,耐心地种植榆树。
五年之后,当年的小树苗都已长大成材,光是盖房屋用的椽材就有千余根,可以造车用的木料更是不计其数。这一年,他刚刚二十岁。
有了资金之后,王胡风采购了原材料和设备,雇人制作法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