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二四章 食贤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功之人,朕向来是不会忘的,王璃你以食起步,这些年所做的,几乎都和百姓子民的饮食起居有关,可当得一个贤字,朕便封你一个食贤王罢,世袭罔替,永不降爵№领上柱国,特进,依旧仪同府司,还是管着鸿泸寺,如何?反正你也不看中那食邑万户,就不给你封地了,爱上哪住就上哪住去,你真要有本事在每个州都盖个王府,每州住上个几天的,朕也不拦你。”

    一听“食贤王”三个字,王况心头就一松,再听不给他封地了,就更是舒坦了许多,别看同样是个王,而且王况这个王还是贤王,名头挺吓人的,自古以来,能当得在爵上冠之以“贤”、“武”、“德”、“馨”、“辅”等带有很强烈的褒义的字眼的,都是朝廷和皇帝对其给予的极高评价和肯定。但王况这个可是个食贤王,也就是说,李世民给的这个王,还带着点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从来没有人会得到如此的爵的。

    与其说是个爵,倒不如说是朝廷承认了他王况在饮食方面的成就,称号的作用更甚于爵的意义。换言之,王况就是个得到朝廷正式承认的食神。没有封地,也就是说,如果撇开他管着的鸿泸寺,那么他这个王还真个就没一点的实权。其他的王,虽然也没什么实权,但好歹,要么是一州刺史,要么是有权利对自己封地内官员的的政绩进行考核,向朝廷建议是裁撤还是升迁等等。

    管着鸿泸寺,但没有给个实际的职位,也就是说,等到王况不在了,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王况的后代子孙,只能做个闲散王爷,类似后世的名誉主席差不多。

    嗯,很好啊,很合自己的心意□况这回是真真的高兴了,李世民还是知道自己不喜欢参与到朝政中来的,让自己管着鸿泸寺,不过是因为像是天文院,格物院等等还需要自己出力,而且外邦还有不少,鸿泸寺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显然,在这两年的对外事务上,至少在李世民的心目中,王况还是不可替代的。

    其实皇帝也是没办法,既然是他亲口说出的承诺,那就得兑现,当时说可以给王况封王的时候,李世民肯定没有想到王况竟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如此的高度,若是王况的脸皮够厚,王况的功劳早就够封王了。

    相反的,反而还是上柱国的勋位还更实在一些,虽然王是正一品,而上柱国才不过是个正二品的勋位,但上柱国这一勋位可是从前汉时就已经存在了的,这个称号在百姓心目中的分量自然要比那带点玩笑性质的王爵还要重了许多去。

    至于说特进这个散官,也是正二品,加上仪同府司,那就跟长孙无忌的开府仪同三司是一样的了,这也是个变通,开府仪同三司这个从一品的散官,那是散官的主官,管理着天下散官,已经有长孙无忌在了,再来一个主官,这怎么管理?谁主谁从?所以,就给了这么个变通的法子,受长孙无忌的管辖,但在待遇上,却是和长孙无忌齐平的。

    王况依旧是爵,散官,勋位三位一体,算上管着鸿泸寺的差使,实际上王况已经可以算是相公之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相公,而是相公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这却不是固定的,什么时候王况不管鸿泸寺了,那么这个事实上的地位也就烟消云散,就很像是中顾委的委员一样。

    见王况很是爽快的就受了王的爵,大佬们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还真的的王况不受,如此一来,接下来的封赏可就难办了,功劳最大的都没得到什么赏,你们这些次要的功劳者就别指望有什么好封赏了,可以说,王况受不受封,影响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十几万人呢。

    既然有了一个王,那么非皇族不得封王的惯例也就此打破了,李世勣因其在回鹘之战中,兵损极少,又因将高句丽人的退路给截了,功劳理应是排在第二的,但是他擅自出兵打高句丽,虽然有很好的借口,但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就是个借口而已,高句丽人对付南边的河北军队都手忙脚乱的,就算是回鹘人被打得一兵一卒都没了,高句丽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进犯回鹘呀,回鹘人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孩子五六岁就能纵马驰骋,妇女老人也是不差的,要是把回鹘人惹恼了,他们就腹背受敌,傻子才会这时候干这等傻事呢。。。

    ---------

    &gt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