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地三事四个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学四年级,谢沉趁妈妈程卉出门办事,偷偷开了电视准备看会儿动画片。结果位于少儿频道附近的音乐频道正好在放上世纪音乐现场精选,第二个高糊现场便是这首《永远等待》。

    前奏一响,镜头给到贝斯手黄家强,他就什么都忘了。

    忘了还有作业要交,忘了他妈妈要检查,忘了巴赫莱蒙车尔尼,忘了自己“理应”钻研的是古典音乐。

    他坐在三角钢琴前,梗着脑袋看完了时长两小时的节目,脑海里全是这首歌的旋律,装不下其他的。

    傍晚,他因为没把布置的练习曲弹顺,被程卉不留情面地打了三十下手板心。但他却神奇地没有像往常一样委屈到掉眼泪,甚至得绷着嘴角忍笑才勉强没有露出破绽。

    那天他高兴得睡不着觉,半夜再次光着脚溜到书房,搜更多的摇滚乐队现场来看,找各种贝斯、电吉他入门的攻略帖认真做笔记。

    可自从前几年,他的亲哥谢彦因为想打电竞愤而离家北上,程卉就断了他的零花钱,唯恐他有钱在手想东想西,也步了大儿子的后尘。

    于是他不吃零食不买课外书,攒了足足七个月的饭钱,才终于买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把贝斯。

    总价299元,还附赠一个琴包。

    每周末去认识的教授家里上一对一指导课,就是他溜到琴行去练贝斯的唯一机会。

    得益于程卉一直希望把小儿子培养成一名作曲家,逼他从小弹钢琴学乐理练耳朵,谢沉上手得很快,连琴行的老板都叹为观止。

    但贝斯独立演奏仍有局限性,他越练越渴望能有志同道合的鼓手吉他手,可以和他一起演奏出像《永远等待》这样丰满的曲子。

    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琴行老板的朋友正好要自费在一家酒吧开live,他不要脸地跟老板卖萌卖了半天才让他点了头,同意带他这个未成年儿童一起去。

    乐队果然不一样,有配合果然不一样,live果然不一样。

    即使开足冷气,台下捧场的酒客和听众依旧热情似火。挥舞的手臂,炫目的灯光,琥珀色的烈酒,震耳欲聋的旋律和鼓点,拥挤的酒吧里响彻着歌词——

    “我背着书包/放学经过临江桥/一个乞丐向我招手/问我要一支舞”。

    我踮起脚,和他挽着胳膊跳啊跳。

    跳到全城的麻将桌都散了,跳到哥老倌的烟抽空了,跳到庆江水也枯了,跳到书包和大脑全部空了。

    跳,昼夜不停地跳,光着膀子跳。

    跳进河床砸一块疤,跳进地狱改生死簿啊。

    就一直跳吧。

    ——瘦小的谢沉在人潮后跟着节奏蹦,努力越过前面人的头顶看。

    看主唱站在逼仄低矮的舞台上嘶吼,看主唱甩掉T恤,露出横跨胸腹的堕天使纹身,和蓄了披肩长发的贝斯手贴在一起接吻。

    台下起哄的口哨此起彼伏,情侣们也紧紧相拥着热吻。大家不约而同地流汗,不约而同地放纵,不约而同地手舞足蹈。

    谢沉想,这个场景和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带给他的感动是类似的,超越了流派和创作技巧。

    诚然,歌词和旋律的水平有高有低,有人听着尴尬,会说“这唱的什么玩意儿”。可换一个人来听,感触说不定就截然相反。

    甚至没必要想那么多,这场live终是属于这支乐队和这个夜晚的。过了今天,起哄欢呼的人还是得路过临江桥,乘最早的缆车,横跨整条庆江去格子间里上班。此刻忘情拥吻的情侣明天还是会为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无奈地分分合合。

    但最起码,今天发生过的一切是真实存在的。

    这一晚对十二岁的谢沉而言意义非凡。不仅因为乐队唱的歌词是他想要挣脱管教的写照,还因为那晚他的哥哥谢彦来找他了。

    秘密已经被所有人看破。

    他一时上头,跟指责他小小年纪就到处瞎混的谢彦大吵一架,甚至抄起手边的椅子砸伤了他。

    后来程卉顺理成章地把他看得更紧,他也因此越来越埋怨谢彦:凭什么只准他追求梦想,跟父母断绝关系去打游戏,不允许自己听live玩贝斯呢?

    凭什么他的梦想就不算梦想,只配一个“混”字呢?

    所以当杨司乐问他首演想弹什么曲子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永远等待》。

    鉴于陈楠水平有限,即使苦练一个多月也难以完全跟上原版的节奏,所以他和杨司乐商量着改了谱子。

    反正乐队没招到合适的主唱,把电吉他的份多摊一点到贝斯身上也未尝不可。

    陈楠对此十分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这个工具人当得很废物,但杨司乐却极其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想法。

    “看轻自己违背了我们乐队的内部规定,本队长决定罚你自己想办法买拾音器,我不借你了。”

    陈楠缓缓打出一个问号:“我们乐队啥时候有内部规定了?”

    杨司乐:“刚刚。”

    陈楠:“……”

    说不过队长,他只好化赧然为动力,每天晚上抱着杨司乐借他的电吉他和网购的拾音器,戴着耳机在寝室弹今晚要演奏的曲目。

    不到三天,他左手五个指头全磨出了血泡。

    谢沉从杨司乐那儿听说了这件事,小心翼翼地承认了自己的问题:“要不我换首简单点的歌,毕竟陈楠以前只学过一年指弹,选这首是挺难为他的……”

    “谢同学,”杨队长心很累,批评完那个还得批评这个,“这是我们的首演,你不弹这首意义重大的歌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吗?管他弹得怎么样,enjoy最重要。”

    因此《永远等待》被杨队长刻意安排成了今晚的出场曲。

    如果弹毁了,没关系,后面正好放松心态玩儿个尽兴,如果效果还不错,信心也能起来,怎么都不亏。

    反正广场上的路人多是门外汉,就是单纯听个热闹。

    坐在他们附近乘凉的居民看见有三个学生在弹琴,仔细一瞅,制服胸口印着“庆江音中”四个字——那管他弹得怎么样,先肃然起敬一个!嗯,小朋友们是专业的,肯定不会差!勇气可嘉!

    施年就没杨司乐这种心态。

    今天午饭过后,他一直闷闷不乐,回学校取了大提琴,还去自己租的琴房里拉了两个小时琴放空大脑。等他坐上出租车回家,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这周末该去他妈妈那边住。施年想到那个一本正经沉迷学术的继父,心情顿时更差了。

    出租车在滨江广场路口的红绿灯前停下时,他刚跟付宜通完电话。

    付宜一边看电视一边告诉他,他小时候确实对豆制品过敏,那会儿家里买酱油都从来不用大豆酿的。

    但现在完全不含豆类蛋白的东西毕竟少之又少,再小心也总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所以后来估计是他体内慢慢产生了“抗体”,过敏不知不觉就好了,直接吞一把豆子也不是事儿。

    施年挂了电话,把胳膊搭在额头上闭目养神,心里乱作一团。

    连他自己都忘了的事,杨司乐为什么会知道得那么清楚?他们明明没见过面。

    还是说,以前见过,只是他忘了?

    “这儿在搞啥子活动嗦?”沉默了一路的司机突然开口,“广场上这么热闹。”

    施年睁开眼,往他说的广场上望去。

    看不见什么演出,只看见广场西南角围着一圈人,好几个还拿着手机不知道在拍什么。

    他把车窗放下来,被劣质音响放大后的贝斯和架子鼓的声音一下钻进了车厢,伴着旁边广场舞大妈们用便携小蜜蜂放的《坐上火车去拉萨》。

    好他妈的……吵。

    施年收回视线,果断升起车窗,把这两种他厌恶的嘈杂乐声统统关在车外。

    司机扯着安全带凑近了副驾那边的玻璃,饶有兴致地说:“同学,好像是你们学校的在表演。”他扭头看向施年,“那个打鼓的穿的跟你一样的校服。”

    施年一愣,突然想起今天在冒菜馆里,杨司乐说晚上他们乐队在滨江广场有演出。

    还是首演。

    “师傅,这儿……是哪儿?”他问。

    司机坐正身子挂档:“滨江路。”

    施年咽了咽口水,握住大提琴琴盒的把手:“旁边这个是滨江广场?”

    司机:“对啊,一贯的堵。”

    施年看了眼红灯倒计时,着急忙慌地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我就在这儿下,师傅好多钱?”

    司机震惊:“路中间,咋下?等过了这个口子……”

    “不用,就这里!我想起我还有急事!”

    施年扫了贴在车座后的二维码,直接转了五十块给司机,然后二话不说打开车门,拖着琴盒从人行横道跑进了路边的广场。

    音乐声越来越大,他听不出是什么曲子,但他已经依稀从围观人群的缝隙间看见了一只握着鼓槌,反复伸出来敲打鼓面的手。

    那只手的小臂在路灯下泛着既柔又野的水光,校服衬衫的袖子被这暧昧的水雾浸湿,变成了半透明,听话地贴在上臂,绷出一段遒劲的肌肉曲线。

    是杨司乐。

    绝对是那个用筷子挑开他的手的杨司乐,他不会认错。

    施年用力地盯着那一块缝隙,直到距离越来越近,碍于角度再也看不见。

    一对情侣说笑着离开,他顺势拖着琴盒占据了那个空位,气喘吁吁地伸长脖子往里面望。

    是他们。取了胸前的金属名牌,穿着白天那套衬衫配深蓝色卡其裤的校服。

    谢沉站在最左边,用一件他以往毫无兴趣去了解的乐器,熟练地弹一段他从未听过的激昂的曲子。

    陈楠站在右边,正一脸严肃地按着弦,脸上完全没了今天中午在饭桌上的轻松。

    杨司乐坐在他们身后,一边敲着架子鼓一边用牙尖咬着下唇开朗地笑,时不时还和谢沉对视一眼,给出某种他看不懂的信号。

    简直又漂亮又刺眼。

    杨司乐进入了状态,眼睛里只装得下自己的架子鼓和他的两个队友,看不见别人。

    他用鼓槌飞快地转了个花儿,随后重重一点头,利落地敲响镲,节奏蓦地舒缓下来。

    连施年这个从来不听流行乐,觉得摇滚、电子很吵的人,都觉得这段变奏隐约透着一种平静的振奋。

    “整晚嘅悲愤经已静,寂寞嘅街灯已转黑暗。”

    他的耳旁传来一句粤语。

    “独自在街中我感空虚,过往嘅憧憬都似梦。”

    他看向左侧,一个领口系着和他的领带相同花色的蝴蝶结,没按音中规定把衬衫下摆扎进深蓝色百褶裙的女生,悠哉悠哉地盘着手,跟着谢沉和陈楠的调随意地唱。

    “但愿在歌声可得一切。”

    “但在现实怎得一切。”

    她身形修长,同样只消稍稍抬头就能看尽那三个人的神情和动作。

    施年好奇地瞥了一眼她别在胸前的名牌:“林漓 舞蹈表演系-芭蕾1班 学号:20171201……”

    后面的看不清了。

    嚯,居然是个学姐。

    这边歌声暂停,那头谢沉的solo起。

    他整个人都好似因这句听不见的“但在现实怎得一切”而狂了起来,先是缓缓背过众人,对着近在咫尺的庆江弹他想要的一切,再回身弓着身子,对着坚实的地面发狠地弹现实中不得的一切。

    施年不知道这段是他和杨司乐改编来的,原本该由陈楠负责的电吉他主导的部分,变成了如今只有低沉的贝斯才能诉说的压抑。

    他只知道,这是他从来没见过的谢沉。不平静的谢沉,亢奋的谢沉。

    密集的鼓声再起,高|潮迸发。

    谢沉将琴头抬高了一些,流畅地按出了漂亮的滑音,手速快得施年看不清。

    施年听不见《坐上火车去拉萨》的旋律了,他眼里只看得见这个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的男孩,只听得见这个靠电流发音的乐器声。

    鼓点敲在他心上,轰隆作响。

    这个能在音中的新生入学典礼上表演钢琴独奏的人,次次考核拿全系第一的人,可以代替广场路灯发光的人,谁会对他吝惜赞叹和掌声呢?

    “永远嘅等待,永远等待。”

    “永远嘅等待,永远等待。”

    女生用帆布鞋鞋尖打着节拍,反复哼唱着这一句。

    伴奏渐弱,直到最后也永远在等待。

    第一首歌,虽然陈楠在开头出了点岔子,但好歹有惊无险地蒙混过去了。

    杨司乐弯腰拿起脚边的矿泉水瓶咕咚咕咚灌了两口,扫视围在对面的观众。

    留下来的比他想象得多,哪怕没有主唱也有人愿意耐心听下去,开心!超级开心!

    “啧,弹得稀烂。”

    施年皱眉看向那个跟唱的女孩,发现她虽然嘴巴刻薄,脸上却带着隐隐约约的轻笑。

    这什么人啊?!刚才明明唱得那么投入,曲子一完立马翻脸不认人,看不起谁呢?你行你上啊!

    “别看了,”林漓睥睨着施年,无所谓地说,“我行,我可以上。”

    施年下意识抬手捂住了嘴,心想,我他妈说出声了???

    林漓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他的名牌上:“原来是你,有名学弟。”

    她看施年眼睛瞪得溜圆,忍不住逗他:“别捂嘴了弟弟,你没说出声,全写脸上了。”

    施年松开手:“……我没有。”

    林漓用下巴指了指里面的谢沉:“那是你朋友?我看你一直盯着他看。”

    施年心虚地点了点头:“嗯。”

    “他弹得不错,我说的是吉他手,太欠火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