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得出了惊悚的结论。
而结论,又让方然渐生一丝恐慌与厌恶。
当一个人的毕生信念,被蒙上厚重的阴影时,反应大抵如此,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窥破永生的奥秘,或多或少,总还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使自己耐心等待,这世界也幸运的一直运转如常,越过这道天堑之后,所面临的也将是另一道更宽、更险的深渊,要越过这样的深渊,又需要多少年;
哪怕以二十五岁的年龄,自己的人生,总还会有数十年那样漫长。
可就算他等得起,人类文明却未见得能撑那么久。
倘若到了那一天,文明大限将至,同类自相残杀,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最终胜出的“那个人”,却发现眼前并没有什么永不下车的票,又待如何……
一切都靠自己吗,也许是这样。
然而到那时的“那个人”,年纪,会有多大,在被死神的镰刀扫过之前,又有多少时间,以一人的微末之力,去尝试撬动那沉重之极的命运呢。
……
毕业季将近,闲暇时关注一下生命科学领域,所见所想,让方然心烦意乱。
这种情绪,本质上还是来自于恐慌。
永生,抛开技术上的一切细节,本质上是永远在迫近、却无法达到的动态过程,要无限接近永不下车的终极目标,就要一直活着,换言之,也就是要一直与手持镰刀、步步紧逼的死神拉开足够远的距离。
随着年龄的增长,寿限,越来越近,这是现阶段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即便死神越来越近,也没什么,一旦找到了延长寿命的方法,就能打破藩篱、继续在时间长河之中漂流,并不需要、事实上也不可能完全甩脱死神,而只要保持身位在其之前,就可暂时得以喘息。
永生,固然一劳永逸,但既然眼前还做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
续命之法,当今的生命科学领域,已经有一些技术方案可以提供,从“肠道菌群调整”到即将出现的基因编辑疗法,都可以提升统计意义上的人类寿限,虽然效果不像动物实验中动辄30%、甚至50%那样显著,却也是实打实的。
在这方面,方然无意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指手画脚,他也曾攻读过这一领域,深知其中的难处。
目光收回到眼前,前往夏洛特的日期越来越近,他没必要事必躬亲、况且也未必有足够的能力去继续探索生命科学,而只能选择相信行内人士,相信他们在利益、或者理想的驱动下,能对工作竭尽全力。
话说又怎会不竭尽全力,怕死,有这一条理由还不够吗。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在制定下一阶段计划时,方然想起了这句话。
虽然联邦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更不受自己指挥,但,如果从追寻永生的通盘计划来考虑,这句话却描述的十分到位。
所有这些研究机构,其中的人员,乃至成果,未来究竟会属于谁,会为谁而效力呢;
所有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