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曹操大军到达一处,要想站稳,就只有就地筑城防守,才能有效的应对这些胡人的骚扰。但筑城哪是一时半会就能成就的?
从这个角度看,张鲁据此得出曹军一时半会不会撤出河西的判断,完全正确。
张鲁的兵马此时都已经调动起来,大军在握,什么事也不干,再度解散,退回原地去,张鲁感觉有些太过浪费。好不容易把人聚到一起,那就怎么也得寻个对手打一架。
抢出阳平关,攻打曹操的城池,张鲁还真没那个胆量,于是,西川的刘璋,就成了张鲁选择的对手。
反正张鲁跟刘璋的关系,一直就很僵,边界上小大小闹一直就没停过。只是两边内部都有各自的问题,大规模交战,倒是一直没有发生。
张鲁这边,以道教立国,兵马都是由教众组成,平时都是散居各地,种地务农,操持各种职业,养家糊口。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聚在一起,组成传统意义上的军队,对外作战。
所以,不是非常的理由,张鲁一般不会大征兵,因为征一次兵,国家财税就要少好多不说,还要搭进去不少军费开支。张鲁算是当家的知道柴米贵,手头有俩钱,知道省着花。
刘璋那里,嫡系兵马拱卫成都,分散各地的兵马,虽说名义上也是刘璋的人马,但刘璋却不用花费一文钱用来养兵。既然刘璋不掏钱养活他们,刘璋要调遣他们,自然也需要费些力气。
西川与汉中的边界战事,显然不足以让刘璋费那个力气。更不足以让张鲁大征兵一次。
但现在不同了,张鲁的兵马已经大聚,既然曹军跑了,那西川与汉中的边界小摩擦,就成了张鲁动兵的最好理由。
刘璋虽然昏庸,但手底下不乏智谋之士,张鲁征兵令下去,就有人提醒刘璋,要做好应对汉中的战争准备。
刘璋虽然舍不得调集西川各地兵力,赶赴西川与汉中交界处,却毫不吝惜一纸文书,告知边界将士:提高警惕,准备打仗。
张鲁兵马的异动,西川第一时间侦知,并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迅速传报成都刘璋。
刘璋一听张鲁大兵即将压境,顿时有些慌神:他有些自知之明,自己这个西川主,可不是靠兵打出来的,完全是靠着父亲刘焉传下来的。就是刘焉,也不是铁血之人,他能取得西川,完全靠着一纸朝廷任命书而已。
刘璋父子在西川,就没经历过大阵仗,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与西川各处的豪门贵族和稀泥,搞妥协。
现在,刀兵之祸近在眼前,从未打过仗的刘璋,顿时有些六神无主,几次召集手下谋臣,商议对策。这个时候,早已被马良说服,与刘备暗通款曲的法正,看到了机会。
别人如刘巴、黄权、赵累之辈,只知大谈特谈双方兵马数量和资源优劣,浑然不考虑刘璋的个人实际情况。只有法正,瞅准了刘璋不愿打仗,更不会打仗的特点,瞅着一个夜黑飞高的晚上,独自来找刘璋献策。
法正的计策非常简单,在多数现代人眼里,简直就是汉奸想法无疑。但在刘璋眼里,却是难得的妙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