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番话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不但来人愣在那里,就是黄顺,也听乐了。
很快的,黄顺便想通了其中道理:从吴郡到江陵,几个月的时间,足以让衣食无忧的诸葛恪深刻经历人生冷暖,世态炎凉。有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先前背熟烂在肚子里的书本,就能与诸葛恪本人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让诸葛恪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走路与读书,显然是相辅相成,互为提高的途径,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都是有失偏颇。
既然诸葛恪这么能干,黄顺乐得大撒手,自己干脆不说话,把这事完全交给诸葛恪处理。
“荆家村上下,唯三少马首是瞻,这是天下共知的事实。我们将军认为,只要三少说句话,荆家村不敢不从。”来人支支吾吾,强辩了一句。
“哼!”看到对方完全不把自己的话放眼里,诸葛恪有些怒了,“既然曹将军对顺哥身边的一切人事这么熟悉,就该知道,荆家村听从顺哥的话,没错!但顺哥更听从他姐姐和姐夫的话!
换做你是荆家村人,顺哥的姐夫的吩咐与顺哥的吩咐互相矛盾,同时到达,你该听从哪一边?”
“这个……”来人为难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诸葛恪显然没给他过多思考的时间,直接说道:“聪明的人,能想到的就是两边不得罪。听从顺哥的话,不对曹军过往车队做出敌对动作;同时,也不妨碍江陵的人,伏击曹军的车队。
而事实上,荆家村正是如此做的。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你们曹将军犹且不满足,难道,你们将军是要我们顺哥,亲自坐镇荆家村,为你们的车马队保驾护航吗?”
“不敢不敢。”来人嘴上连连说着,心里暗道:就是敢,也请不起!
“那你该知道如何回去复命了?”诸葛恪对对方的反应非常满意,笑了笑,说道。
来人略一踌躇,便赔笑道:“还请小兄弟指点一二。”
诸葛恪也不推辞,说道:“你就回去说,该说的,该做的,我们顺哥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主动帮曹军筹集粮草军需,拒绝江陵方面的求援,顺哥的立场已经是严重偏向曹仁将军,惹得姐姐和姐夫不高兴了。实在无法再为曹仁将军做更多。剩下的问题,需要曹仁将军自己去面对,顺哥难以再插手。”
来人连连点头,麻溜的退了出去。
等对方出门,诸葛恪便眉开眼笑的向黄顺献宝道:“顺哥,你看我应付的还行吧?”
黄顺赞道:“懂得变换身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了不起哇!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能耐,长大后还了得?我很期待着看到你长大后会是怎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了。”
诸葛恪高兴的道:“真的吗?还是顺哥好,我爹就知道训我,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无论我怎么努力,在我爹眼里,总是不成器的家伙。”
黄顺板起脸,说道:“不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