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关键的,是诸葛亮向李晴允诺,事成之后,诸葛亮愿意做他们俩的月老,撮合他们在一起。诸葛亮是对黄顺影响最大的人,这是天人人尽皆知的事实。有诸葛亮出面,即使黄顺与李严的关系闹僵,也不至于影响李晴加入黄家。李晴当然懂得利害,很痛快就答应放弃马上回成都,而是留在这里协助平叛。
摆平李晴,李政就完全不在话下。听兄妹俩介绍,赵统与诸葛亮大致了解平叛战事始末。本来,只是南中永昌令雍闿趁刘备病死谋反,并勾结江东孙权,在吕凯和王亢的顽强抵抗下,雍闿的部下很快就起了内讧,雍闿本人为高定所杀。此时若朝廷大军压上,叛军定然是鸟兽散,平叛自然就结束了。
但李严为了一己私利,强行按兵不动,让叛军在惊魂稍定下,盘算出自己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便开始谋划着串联,一起对抗朝廷。这时,南中深处部门首领孟获就来到了前台。高定带人携带厚礼结交孟获,并向孟获透露朝廷虚弱的情况,孟获不仅心动,有了成就一番大事的念头。
孟获调集各部落大军,开始集结反攻。朝廷兵马兵力严重不足,根本不足以抵抗,被迫放弃前沿数个要塞,退入永昌城固守待援。
叛军野战虽然勇猛无比,但攻城战却非其所长,所以朝廷兵马才得以站住脚,开始筹集力量反扑。双方在永昌城下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互有胜败。但孟获军中的猛兽军藤甲军,朝廷这边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制约,是孟获手中的两大王牌。
好在孟获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各部落里有很强的反战声音,孟获需要安抚各部落,不时还需要实施铁血手段镇压。这样一来,前线的进度势必要受到影响。朝廷借此机会得到喘息,并加固了城防,不再轻易出城与孟获野战。而是依靠情报的作用,瞅准孟获派兵布阵的弱点,不时实施突袭。战局一直胶着着。
李政和李晴说出的情况,无论是诸葛亮还是赵统,此前都未听说过。只知道李严有意拖延平叛进度,谋取私利。没想到,叛军实力竟然如此强劲,朝廷平叛兵马相比之下,竟然处于下风。
李政还表示,那个孟获,并不仅仅是部落联盟的首领那么简单,此人接触过汉人文化,对汉人的兵法有很深的研究,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孟获案头上的常备书。
李政还举了一个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本来朝廷兵马驻守永昌城,靠着情报的准确,适时出击,打击叛军。如此两三次后,孟获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很快做出反应。
再一次,朝廷兵马根据情报指点再次出发,半路却遭到叛军的伏击,损失惨重。朝廷的眼线也被叛军发现,被钉死在木架上,悬挂在叛军军营前示众。后来,我军才知道,这是孟获故意在排兵布阵时留出一个明显的破绽,等着朝廷兵马上钩。
这孟获就是如此厉害,就算战场一时失利,也能迅速吸取教训。如果朝廷不能迅速跟着做出变动,仍然沿用老一套战法,极有可能就要在孟获手里受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