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眼睛也闭上了。李勖看了看诸葛瑾,知道要让诸葛瑾先说话,是不可能的。无奈,李勖只好硬着头皮开口了。
“微臣认为,不能简单的拒绝夏吟坊的提议。但完全按照夏吟坊的意思行事,更是不行。这其中,还有巨大的谈判空间,我们应该与夏吟坊保持接触,争取在谈判中试探出夏吟坊的底线。毕竟,立太子一事非同小可,夏吟坊显然知道这一点,他们一开始就提出太子之事,无非是狮子大开口罢了。”
李勖说完,偷眼看孙权,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心中不禁稍稍松了口气,知道此关虽未完全过去,但至少,第一个关口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李勖甚至心中带着几分得意:张昭的说法,那叫出主意吗?简直就是发牢骚。张纮出了主意吗?也没有。只有他,不管怎样,好歹指出一条明路:谈判!仅凭这点,自己就比那两个老家伙强多了。
孙权仍然没有任何表示,三人知道,四人中,还有诸葛瑾没有表态。在诸葛瑾说话之前,孙权的脸是不会有任何动静的。
所有人都在看着诸葛瑾。诸葛瑾也是无奈。他如此做作,可不是为了赚人眼球,把自己压在最后一个说话,当压轴的那位。实在是有些事情,他不好说,甚至不敢说。
诸葛恪心向夏吟坊,对夏吟坊的了解比他这个老爹还多不少。就诸葛恪那态度,诸葛瑾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譬如这次程瑶、萧凝和徐莹来到建康,都说是为了孙武的事,但诸葛瑾却从诸葛恪的表现中看出,绝不仅仅于此。
但诸葛瑾很矛盾,不知道这些该不该告诉孙权。毕竟这些只是他自己的猜测,并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但万一真是如此呢?自己就是知情不报的罪名。
如果事情一般,对朝廷影响不大,那也罢了,但此时的夏吟坊,能够让程瑶、萧凝和徐莹三人一起出现在江东的事,能是小事吗?夏吟坊看来是大事的,大事,在朝廷这边能不是大事吗?
诸葛瑾通过简单的事实,就能得出一个很恐怖的答案。黄顺最为倚仗的发小中,马谡去了河西,林卓留在成都,庞尚、杨承和习嘉都在江东,现在,黄顺身边倚重的女人当中,程瑶、萧凝和徐莹也来到了江东。可以说,黄顺的大部分心腹,都已经慢慢汇聚在江东。这足以说明夏吟坊对江东的重视。
夏吟坊重视江东,对东吴朝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夏吟坊重视江东,不可能单纯因为生意上的事情。此时的夏吟坊,早已具备逐鹿中原的实力,能够让夏吟坊派出大部分心腹的地方,按常理一定是夏吟坊下一步的主攻重点!
得出这个结论的诸葛瑾,把他自己都吓到了。虽然种种迹象表明,黄顺正在成都主持科考,在蜀汉争权夺利,在关中与司马懿争地盘,在河西正在筹划进取西域。怎么看,也轮不到江东成为夏吟坊的主攻方向。但黄顺又安排这么多人在江东。情报之间的互相矛盾,让诸葛瑾迟迟猜不透夏吟坊的动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