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成别人,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为了往上爬,为了争得孙权的宠幸,多半还是会向孙权打小报告。但诸葛瑾不是那样的人。事涉江东和夏吟坊,诸葛瑾的身份本来就很尴尬,孙权与夏吟坊之间的关系,诸葛瑾向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何况这件事没有任何证据,说出来,如果对了还好,如果错了,孙权倒没什么,本来就是没有多少证据的事,但夏吟坊怎么看待自己?诸葛恪怎么看自己这个父亲?
这些人情世故关系,诸葛瑾都要考虑。所以,诸葛瑾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危言耸听,甚至都不愿费心思去调查事情的真相。
所以,这次孙权召集他们来商讨的大事,因为与夏吟坊有关,诸葛瑾就一反常态,变成木头疙瘩,不愿意讲话了。
这回孙权明确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表明态度,诸葛瑾知道回避不了,到最后也只能开口说话。有前面三人的意见打底,诸葛瑾应付起来,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皇上,夏吟坊方面有程瑶、萧凝和徐莹三人来到建康。此三人都是黄顺的夫人,在夏吟坊说话做事都能直接代表黄顺。故她们的来到,等若是黄顺亲临,不能轻忽。
以夏吟坊当前的实力,并不下于蜀汉和我们东吴。所以,与夏吟坊打交道,不能简单视之为普通民间尚家,更不能将之视为蜀汉的臣属。依臣来看,皇上应该以国礼相待。
对外交事务,无论是对蜀汉还是对曹魏,我朝都有明确的政策可以遵循,但唯独对夏吟坊,我朝并没有可供依循的原则和政策。所以,此事若是就事论事,那很简单,讨价还价,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价位,自然就达成了一致。但微臣认为,以后我朝免不了要经常与夏吟坊打交道,及早确定与夏吟坊打交道的政策走向,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诸葛瑾说完,其他三人心中几乎同时松了口气,他们刚才的说话,都是避重就轻,不愿就事论事的给出具体建议,若诸葛瑾侃侃而言,岂不是显出他们的无能?现在诸葛瑾的说话,看上去高屋建瓴,实际上也是避开了最关键的表态核心。由此可知,此事是多么的敏感,他们四人无一人敢正面面对。
孙权问出这个问题,大概也知道他们的顾虑,现在四人都已经发表过意见,孙权这才叹口气,说道:“夏吟坊为了平叛而来,我们无理由不接洽。但事涉立太子之事,我们不得不慎重。孙武的身份,我们暂且相信他就是孙翊的儿子。但孙翊的儿子,凭什么要立为太子?
朕对三弟,并无亏欠,对三弟的后代,朕可以给他封侯,甚至封王,但立为太子,却于理不合。
夏吟坊也知这点,也提出了权宜之计的说法。但正如张老所说,太子一旦得立,那就是储君!权势非同小可。朝中趋炎附势之徒,就会有想法,围绕着太子身边,就会慢慢形成一股势力,一个团体。在当下朝廷中,这是极为不利的。”
孙权如此一说,等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同意立孙武为太子!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