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车通过的。为什么要给对方的战车留间隙呢?双方的战车以高速冲向对手,然后车上的士兵用戈戳人或者砍人或者砸车,一个冲锋之后,双方掉转车头摆好方阵继续冲锋,直到某一方认怂为止。
如果不留间隙,这就不是打仗了,是对撞,谁都舍不得——战车很值钱的好伐!
那时候没有无线电没有信号弹,所以指挥方向的是旗子,指哪儿打哪儿;发布命令的是乐器,击鼓进兵,鸣锣收兵。
然后就是车兵打车兵,步兵打步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约定俗成呢?首先是步兵不愿意打车兵,就好比现在的步兵不愿意跟坦克装甲车对干一样,明显干不过;其次是车兵也不愿意打步兵,因为我打你的步兵你打我的步兵,到最后步兵死完了还是车兵打车兵,白白消耗兵力而已。
当然,一旦战车被干翻了,那就另当别论,步兵冲上来捡软柿子也不是不可以。
那么问题来了,这和电视上演的不一样啊,这个时候不应该时跳出一个熊腰虎背,眉清目秀的哪吒,啊呸!是将军,大喊某家XXX再此谁敢一战!
当然相信了这个就是SB中战斗机。
要是真的有武将这么做,分分钟就被集火教做人。
打仗的时候,首席指挥官是不用上战场的,他的作用就是站在一杆特别的大旗子下面,麾或者纛,除了判断战场形势之外,目的只有一个:“兄弟们,哥哥我在这里,哥哥没跑,哥哥始终跟你们在一起!当然,谁特么怕死,哥哥也看在眼里哦!”
仗打到这个地步完全就没有将军啥事了,只能坐等着战争结束,要么自己车翻对方,要么被对方车翻。
一旦某一方打输了,那肯定就是跑,跑到战车去不了的地方就丢下战车跑。一般这种情况,赢家都不会继续追下去,战车冲过去堵住逃跑的路,步兵负责抓俘虏和抢战利品。
一场战斗就这么圆满地结束了,然后大家回到谈判桌上,该赔钱赔钱,该割地割地。
商周时期的战争基本上就是这么大的,没有什么乱七八招的幺蛾子。
一直到了战国时代末期,一个人和一本书横空出世,这才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
孙子,你怕不怕?
孙子兵法,你怕不怕?
三十六计你怕不怕!?
一个用间计都有,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就问你怕不怕?
为啥很多的古代人都吧孙子兵法书当做神器?
因为这本书彻底地改变了战争形态。
让战争变的多只多彩,不再是单纯力量之间的较量,而是力量,智慧,还有国力的总体较量。
《孙子兵法》,正儿八经地把打仗变成了一门艺术。
从训练到战备到兵种到调配到阵地到战法到谋略,孙武基本上都设计好了,跟现代作战的基本思路已经差不了太多,也更不会出现主将单挑的情况了。
而杨明现在要面对的就是熟读孙子兵法的赵括,特别是这个老骷髅没事就在长平自己跟自己耍着玩,天知道把指挥学点到多少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