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提议国事重大,应该广泛听取大臣们的意见。
因为一个人的建议是单一的,大家的思想是多元话的。
李世民看出了范大福在耍滑头,也不勉强范大福表达意见。
“范大福,你立刻拟诏,让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都上一道奏折。”
“论自古理政得失,并进献安人理国之方略,这么多官员总能谈出些真知灼见吧!”
李世民吩咐道。
范大福领到李世民的旨意。
封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对魏征很是不屑一顾。
一个黄口小儿,也敢妄谈国事。
自己还没有发表看法,魏征反倒越俎代庖。
而且国家大事,李世民还得依仗着自己做帮柱国老臣们拿主意吗?
想到这里封伦向手下,询问朝中其他大臣们的看法。
“朝臣们多半认为,现在国家战乱已久,最要紧的是医补伤漏。”
“魏征之说,是一副救不了疾病的缓药。”封伦属下说道。
“不是缓药,是画饼。”封伦回答。
封伦觉得自己是时候,站出来说两句儿。
以此来彰显一下,自己的德高望重。
可第二天就遇到了上朝的时候,却遇到了魏征这个杠精。
两个人先是一阵寒暄,接着商讨起了治国之事。
两人就这一问题产生争论。
魏征认为天下可以大治,治流氓要从治本开始。
封伦持悲观态度,认为大乱后不可能大治。
“你前番提出,止住百姓迁徙,要靠天下大治。”
“可是如果不派重兵封堵缉拿,三五年之后人都跑过了,你还能治谁呀?”
“说的重一点,这不是白日呓语吗?”封伦嘲笑魏征。
“你!”
两个人吵的不可开交,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不欢而散。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世民真正的目的是想要朝中掀起一场大的争论。
从而渐渐形成人人敢言的舆论风气。
在李世民的直接推动下,关于大唐朝未来的争论。
很快深入到整个朝廷。
官员们都站出来,各抒己见。
经过广泛的听取意见,李世民最终接受了魏征的观点,做出了天下可以大治的判断。
并以此为据,制定了扶民以静的国策。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某日。
李世民领着文武百官,在讨论贞观之治。
“范大福,你说道有道理啊!”
“力求大治,静是必有由之路,民为天下之本,民又以粮食为本,所以现在最要紧的是鼓励农桑只要有吃有穿,人口才会逐渐增加,将来想找颉利报酬血痕,才会有足够的人力可供驱使,足够的粮草可供使用。”李世民赞赏范大福说道。
“陛下,说得对。”
“说到这些,打仗就是打家底啊!”范大福回答。
“范大福,你说说看,如何鼓励农桑啊?”李世民说道。
“其一,应该推行均田,奖励垦荒。”
“其二,应该轻徭薄赋,能不争的赋税尽量不要去征收。”
“其三,不可夺农时。”
“其四,要增加人口,战争十多年来,死伤的人口不计其数,其实被颉利抢取的人,所以说如果以后有条件的话,皇上,尽量把他们赎回来。”范大福解释的说道。
“要让土地没有荒芜,要让就得有人来耕种。”
“只要朝廷有了钱,直接是马上就办。”李世民高兴的说道。
“好,陛下为了今后的北伐算盘要精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