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下场。
但大部分媒体缺乏调查求证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养不起优秀的记者,只能闭门造车,强行将此事与几年前的《女巫布莱尔》电影营销扯在一起。
这导致这两天,各大影视公司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大部分人都坚信,这是某个恐怖电影的营销手段。他们纷纷四处打听电影名称。
总体来说,大家的态度就是:少废话,直接报名字,票我买了。
甚至各大影视公司之间,也有人在互相打听,想搞清楚这是哪个蠢货的手笔,这么作死。
为了一部R级片,拿两场重大伤亡的灾难搞事情,这是不打算混了?
与主流媒体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辨别真假上不同,互联网上,则完全呈现出另一种态势。
一段段精心剪辑的长度仅几分钟的视频,在realplayer的加持下,传遍各大门户网站与论坛,引起广泛议论。
与此同时,一篇篇“分析贴”“技术贴”“揭秘贴”“真相贴”“内幕贴”被炮制出来,立场与结论却截然不同,引起了一轮轮的热议甚至争吵。
辨别真假、炮制阴谋论、讨论宗教文化、编撰童年故事、造梗玩梗、尝试还原事故现场……
相关话题开始霸占各个论坛的首页,引起人们的强烈参与欲。
在分享欲的控制下,又借助Icq和mSN,在全美最前卫时髦的大学生与中年白领群体中迅速蔓延。
之后又以他们为媒介,通过线下聚会,向现实世界扩散。
多角度、全方位的新奇观点的碰撞,大量极具专业素养的分析和评价,迅速吸引了大批平时对互联网没什么兴趣,也不怎么擅长的群体。
他们开始走进电脑房,在管理员的帮助下,试着进入朋友所说的网站或论坛,笨拙地控制着鼠标,点开一个个热贴,仔细阅读里面丰富的图文。
只需要半个小时,他们就会用两根食指,艰难地打出一个个字母,沉浸到这场讨论中。
这一切,都归功于乔木的五位同事。
在最初的素材剪辑完成,死神的袭击不再那么频繁后,他们的剪辑任务也很轻了,分工合作,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将每天的素材剪完,再由孙朝阳拿去复制、寄出。
于是,他们有了一个新的任务:引导互联网舆论,提高死神话题的热度——哪怕是负面热度也可以。
一群来自20年后的年轻人,躲在电脑后面操纵人心、挑动情绪的手法,对这个时代称得上单纯质朴的网民而言,完全是降维打击。
一句“对对对,你说得都对”,就能让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瞬间战斗欲望爆表。
一句“又锁贴?管理员真是一条好狗,NSA的骨头好吃吗?”就能让版主控制热度的努力化为乌有,在大量不了解论坛文化的新涌入网民的质疑、围攻下,狼狈投降。
这就是乔木的计划。
既然布鲁沃斯对死亡预兆那么在意,那么讳莫如深,那他就要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得那个预兆。
不知是他们这些幸存者,还包括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全世界六十亿人。
他倒要看看,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猜错了怎么办?搞砸了怎么办?
结束项目呗,还能怎么办?自裁赎罪吗?
就在这次事件的热度迅速提升的同时,八人居住的公寓内,又出现了新的危机。
“你是说,你的父亲也看到了死亡预兆?谁的?”乔木好不容易安抚住喧嚣的众人,问起艾利克斯。
“我不知道,他不知道,”艾利克斯已经彻底慌了,“他是第一次,根本不理解那些东西,但他看过新闻,这才相信我说的都是真的……”
他哀求地拽住乔木的胳膊:“乔,我们得帮帮他,求你了……”
“下一个是谁?哦,卡特,”乔木想了想,“pJ你也加入保护,莫丽你替我拍摄,麦尔斯,你和我去接他。”
他又对艾利克斯说:“让他只拿最简单的生活物品和换洗衣物,找一处尽可能空旷的地方等我们。”
他们确定了袭击名单后,就采取了轮换制。
轮到某人遭遇袭击时,由他后面的两人提供保护,后面第三人进行拍摄,以此类推。其他人则各做各的事情。
卡特是下一个受袭者,那就该由艾利克斯和克莱尔提供保护,由乔木提供拍摄。
但艾利克斯这个状态不太保险,所以他让pJ也加入保护行列,确保万无一失。
见乔木没有丝毫犹豫,就采取了措施,艾利克斯也终于略显安心,连忙去给父亲打电话。
“所以,他的父母也被卷入什么死亡事件了?”跟着乔木进入楼梯间的麦尔斯搓了搓鼻子,又使劲吸了吸,“他也太倒霉了吧?”
没错,他有些糟糕的小癖好,前几天还险些因此害死别人。因此被众人胖揍了一顿,现在还是满脸淤青和伤痕。
之后为了活命,他终于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靠微量多次的方法,尽可能在维持理智的情况下,对抗瘾欲。
“不知道,”乔木头也不回地说,“确实太巧了。”
他有种预感:事情恐怕不只是预兆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