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弼暗暗觉得自己失策了。他将这几个名字放在一起,是想要漫天要价,等着大宋这边就地还价。先威胁宋使要杀你许多武将才能议和,然后宋使一怂,双方讨价还价之后,商定只杀一个武将,这样一来就能顺理成章地搞死岳飞。
没想到宋使不按套路出牌,压根不跟他讨价还价,一口气把价格给说死了。不光说死了,还反将了自己一军。
这样的态度也只能在宴会之上来说。当这各国使者的面,金国不可能逼着大宋杀自己的忠臣。
若是岳飞是个大奸臣,金国逼着宋使杀掉他,那也算是宗主国替自己的附属国主持公道。
可若是宗主国逼着附属国杀掉自己的忠臣,那么这个宗主国不跟也罢。
完颜宗弼举办这场宴会的目的,是想要威服四夷。
既然要威服四夷,一定要以德为先。至少要表面上以德为先。宗主国若是抛弃了道德底线,那么他的朝拜体系很快就会崩塌,金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望也会瞬间倒塌。
各个附属国虽然不会立马反叛,但那只是屈服于金国的武力威胁之下,随时都会反叛。
这种场合最能发挥出纵横家辩才的重要性。
谁能把场面上的漂亮话说得有利于自己,那么就能站住脚。虽然改变不了大局,但是在小细节上却能捞到许多的好处。
杀不杀岳飞,对于李申之重要,对于金国来说也很重要。要不然完颜宗弼不会苦心孤诣地拿出许多筹码来威胁南宋,必除岳飞而后快。
可李申之却剑走偏锋,把杀岳飞与一项更加重要的利益摆在了完颜宗弼面前。
杀岳飞,和周边各小国家的向背之心,将这两项利益放在一起,完颜宗弼不得不认真权衡一番。
在南宋这边,虽然有许多将领都在对金战场上取得过胜利,诸如韩世忠的黄天荡,吴玠吴璘兄弟的仙人关,刘琦的顺昌府,但这些都是防御战的胜利。
真正在对金进攻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只有岳飞一个。
之前的宋金战争格局,往往都是金军发起进攻,一路高歌猛进,走到某一处节点,遇到一名南宋优秀的将领,打了一场败仗,然后撤退。
虽然败了,但是金军在一路之上抢够了,也杀够了,依然是赚钱的买卖。
只有岳飞,从湖北出发,一路高歌猛进地将战线推到了开封府,若不是赵构的十八道撤军的金牌令,或许岳飞已经攻到了幽州城下。
虽然最后金军赢了,仗却是打赔了。
金人不怕宋人的防守悍将,大不了不去打就是了。
却对岳飞这种进攻能力爆表的战略型将领非常忌惮,这家伙发起疯来,鬼知道能不能一口气推到黄龙府。
正是基于这种忌惮,金国不停地给赵构和秦桧施压,一定要杀掉岳飞。
岳飞在临安被关押一个月还没有行刑,未必没有赵构犹豫的因素。
而现在,李申之在宴会之上给完颜宗弼出了个难题。
想要强行让宋国杀掉岳飞,金国就要背上一个陷害忠良的“骂名”,必然导致金国的威信大大降低,进而难以统御周边其他国家。
小弟投靠大哥,自然要投靠一个讲义气的大哥。若是大哥人品败坏,谁又敢去投靠他呢?
完颜宗弼思虑再三,觉得杀岳飞好像也没有那么迫切了。
去年岳飞北伐的时候,声势那么浩大,最后还不是被赵构一纸命令给召回了?
只要拿捏住赵构,就相当于是捏住了大宋的卵子,想怎么折腾就能怎么折腾。只要赵构足够听话,岳飞不杀也罢。
然而,完颜宗弼依然没有轻易放过他们的打算,说道:“他们杀伤我金兵无数,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不管怎么说,你们宋国得拿出个章程来。”
死刑变成了活刑,性质仿佛就没有那么恶劣,大家也都更容易接受。
若是李申之现在再抗议,反倒显得宋使不知进退。
谈判进行到这里,赵士褭已经心中大定,主要目标基本上完成,于是换了个稍微舒服点的姿势,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哪知李申之的一句话,又将气氛拉到了紧张的极致。
“难倒都元帅还不知道吗?岳帅已经被投入大理寺诏狱,估摸着能判个两三年的流刑,韩帅已经辞去了枢密副使,现在赋闲在家。张太尉刚刚辞官不做,打算在家里当个富家翁。至于刘琦将军,吴璘将军,下官暂时不知他们的安排。我大宋将军中大将贬了三个,总得留两个会打仗的人吧,要不然万一国内有个叛乱,亦或是外敌入侵,我大宋岂不是面临亡国之险?”
李申之不紧不慢地说着,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贬官流放,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只要大金不对我大宋动武,那么这几个武将就会被流放至死。一旦大金动武,这些流放的武将便会立马得到启用,投入到伟大的抗金事业中。
至于为什么还留着吴璘与刘琦在军中,正如李申之所述,总得给大宋留几个会打仗的人吧,要不然随便一个风吹草动,大宋就该亡国了。
合情合理。
紧接着,李申之又说道:“不过,下官倒是要问问,大金上国打算何时放归我国的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