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贾亦韬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心中长松了一口气,神情变得坚毅起来,缓缓说道:“所以啊,孙大人,你就不要想着将人带到辽东了,相比于京师的防务,整肃三大营与禁卫军的军纪,茅元仪更应该留在京城,听朕使唤,来得更加重要。”
此刻,孙承宗已经没有了一丁点的抵触情绪,反而很支持贾亦韬的决定,作为卫戍京师的军队,就应该是精锐中的精锐,如果再放任自流下去,那也太危险了。
“皇上,老臣明白,相比于辽东的战事,京师的防务更加重要,这里距离边塞太近了。”
说到这里,孙承宗话语一顿,略微犹豫了一下,转而说道:“启禀皇上,如果人手不够用的话,老臣这里还有一人,也是文武兼备,精通兵事,可堪重用。”
贾亦韬当然知道这个人是谁,明末有名的儒将孙元化,但却拒绝了。
“算了,不用了,只是整肃军纪,用不了那么多人。而且,此去辽东,鞑子彪悍,你还需要一些得力的助手,如果留在京城,就有些浪费了。”
“是,皇上....”
很显然,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孙承宗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舍,不愿意将孙元化留在京城,听到贾亦韬之言,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一种庆幸之感。
相比于整肃三大营与禁卫军的军纪,孙承宗所不知道的是,贾亦韬之所以将茅元仪留在京城,还有另一层意思,为大明帝国培养更多的名将做准备。
这一刻,贾亦韬有一种身心舒泰的感觉,从未有过的放松,回想崇祯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在位的十七年,不像是一个皇帝,更像是一个救火队的指挥员,而那些武将就是救火队员,四处灭火,在镇压起义军与抵御建奴循环往复。
现在好了,自己成为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现在就打破这个魔咒,改变历史,使得大明军不再陷入循环往复的死胡同之中。
相比而言,抵御外敌,对于现在的大明王朝来讲,攘外必先安内更加的实际,来得更加重要。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贾亦韬深知这一点,所谓的安内,不仅仅是镇压起义军,还有彻底清除或削弱党争之患,使得大明王朝迈入正常的运转轨迹之中,向前发展,而不是开倒车,或者停滞不前。
大治的时代即将到来,贾亦韬相信,抓住军权之后,只要推行改革,什么小冰河时期,什么鞑子过万不可敌,什么朝廷的国库亏空,财政入不敷出,统统都是不是问题的问题,迎刃而解。
宫门之外,贾亦韬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孙承宗离去的身影,心情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好,贾亦韬相信,只要孙承宗回到辽东,袁崇焕和袁可立归位,若无意外的话,辽东的局势可稳。
只要不主动出击,凭着孙承宗的本事,将会为朝廷节省不少的钱粮,辽东军能够自给自足,军饷能够自筹大半。
毕竟,辽东不仅有建奴的威胁,还有肥沃的土地,只要恢复军屯田,收回那些被侵占的军田,孙承宗就可以像天启年间那样,一边率军抵御建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