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与其平起平坐,形成掣肘,彼此监督,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知省,还是知府、知州等这样的官员,再也无法大权独揽,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般,可以随意地任免一些职位。
而且,崇祯还提出了开会制,每逢重大事件,都要进行相应的商议,只有多数人同意,才可以实行,即便主政官员一意孤行,行使拍板权,日后出了问题,就必须背负责任,出了人命,以命抵之。
尤其是,皇上还制定了百姓代表制度,由下而上的监督官员,更加使得官员不敢随意而为。
渐渐地,大殿里的气氛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沉重了起来,给人一种近乎于压抑的沉闷感觉,而在这个时候,周道登率先开口了。
“皇上,老臣赞同这样做,进行吏制改革。”
说话之间,周道登已经站了起来,来到场中央,先是语气凝重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架构图里面的内容看法,进而语气低沉地说道:“可是,皇上,如果这样做的话,现在就这样推行,是不是有一些太过冒然了?”
“哦~周阁老,此话怎样?”崇祯不动如山,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而是适时地反问了一句,显得很是有耐心。
“皇上,是这样的,如果按照这种形式进行吏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将会增加许多的职位,仅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根据朝廷的情况,就面临着两大难题。”
“其一,不说别的,划分好行政区之后,朝廷将会有二十个行省,单单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就一下子多出了二十个。再加上都察院、户部、吏部等下派的从二品以及以下的官员,总共加在一起,至少也得有数百,接近千人。”
“如果再加上其他新增职位的官员,以及衙役等等,都拥有朝廷的编制,这些都加在一起,这么多的行省,粗粗算下来,对于大小官员的需求量,何止万人?”
“其二嘛,自然就是官员相应的薪俸,由于朝廷实行的高薪养廉,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官员的俸禄翻倍,加上原有的官员,单单是薪俸方面,恐怕朝廷就得支付数百万两银子。”
......
不得不说,周道登的反驳很是漂亮,着眼点抓得很准,说得更是事实,使得原本头脑发热的崇祯冷静了下来,深深地意识到,什么是历史的局限性,想法虽好,却无法付诸于实际。
仅凭这两点,就使得崇祯不得不熄灭这种想法,进行这种吏制改革,近乎于大刀阔斧。
毕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进行这样的吏制改革,就必须先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人,二是钱,后者还好办一些,勒紧裤腰带,钱也就有了,人就不一样了,不可能抓一个人就能用。
可以说,按照架构图那样做,进行吏制的改革,那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还是好难受,头依旧晕乎乎的,不过,要比昨天的情况好了许多,趁着脑袋还算清醒,赶更两章,还有一章,稍后补上。鉴于身体情况不稳定,不敢不保证,这就是恢复正常更新了喔,望支撑的朋友们多多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