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皇帝直接掌握最后一个势力,其实并不是一个部门,而是一支军队,也就是皇城禁卫军团。
现在禁卫军团的编制是二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一个特种兵团,共计兵力在三万五千人左右,在装配上,全部都换上了线膛枪和线膛迫击炮等最新的武器。其中有一个步兵旅,现在留守在北京。其余全部都驻守在南京,全部都驻扎在南京城里。
在名议上,这支军团是属于南京军区管辖,但将领的任命、罢免,都是由皇帝决定,而且这支部队的士兵都是从各军区抽调的精锐士兵,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而且在政治上也绝对可靠,任务除了保护皇城安全之外,还担任皇帝或皇室成员的护卫,仪仗等等任务。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上战场。
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图谋反判的话,就凭着这支军队,商毅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南京城里的局势,发动一场全面的政变。因此这也是商毅手里掌握的最为重要的一张王牌。
当然商毅设立这三个机构的目地,并不是说要加强皇权,全面控制国家,如果是那样的目地,也就不用费心去搞什么三权分立了,只要沿用明朝的制度,就可以确保国家权力永远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因此主要还是防止出现紧急情况。现在帝国己经形成的三权分立的结构,正是商毅最希望的政治结构,商毅并不会主动去破坏,但也不能不防,毕竟在这个时代的皇权思想仍然很重,很难说沒有人不想挺而走险,来谋夺皇位。
虽然说帝国政治结构决定了,很难有人能够控制得了国会和內阁,但凡事都有万一,在另一时空里,既使是在三权分立的架构中,仍然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裁者,何况现在帝国的改制并不彻底,还保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且商毅也己经让出了大部份的权力,因此一但出现了危急情况,商毅不可能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必需对自巳保留一手。而这三个机构,就是保证商毅在出现危急情况,有足够的反击甚致是主动出击的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还可以保护现有的体制。
掌握了这三个机构,加上对国会的否决权,对内阁和司法部的提名权,尽管商毅让出了大量的权力,但也差不多可以保证,皇位的稳定。
国家体制在一点一点的建立中,內阁、司法的各部门也都在构建中,但只有国防部,因为需要等新任的国防部长周少桓从山东军区赶到南京来,才能开始国防部的组建工作,另外也只有等国防部组建之后,商毅才有可能对军队系统进行改组,因此在周少桓还沒有到达南京之前,军事系统的组建也只能先放一放。
最后要制定的就是帝国的品级散官、勋爵制度,还有就是官员的俸禄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大体都有三个称号:一个是品级散官,也就是所谓的几品官员,如宰相是当朝一品,知县是七品等。虽然从晋代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以后,历朝都使用正从九品做为品级散官的标准,不过在每一品里又分了二或三等,因此实际的等级往往都有四五十级,明朝的官职是文散官三十一级,武散官五十二级。而每一级都有一个相应的名称,这就是品级散官。
第二个是实际的职务,如內阁首辅、各部尚书、巡抚、知府、知县等,当然每一个职务也都有相对应的品级,一边来说,做官都是重职不重品,只要是职位好,占一个肥缺,品级差一点都没关系。
第三个就是勋爵,其实在唐、宋、明时期,勋和爵是两个概念,在明朝开国的时候,设了文勋十级,分别为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武勋十二级分别为左、右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而爵就是人们熟知的公候伯孑男五爵。虽然都有相应的品级,但都属于荣誉称号。但按一般的习惯,是重爵不重勋,到了清朝,才将勋爵合一,不分文武,统称为爵。当然在官员封爵之后,除了荣誉之外,相应也会另外增加一份俸禄。因此历代以来,官员也都以封爵为荣。
虽然品级散官、勋爵制度,并不是官员最关心的事情,但也有必要制定出来,而且中华帝国毕竞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比如说国会的议员,到底应该怎样算才合适,另外有了品级,也就能制定相应的俸禄制度。这就是关系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