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第二家的耗时更短,只有一刻钟左右。第三家稍微好一点儿,但也只撑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对照家长们商量出来的那套标准来看,它大概只能满足其中的七成左右,在剩下来的那百分之三十的部分里,仍然存在一些不能被略过的缺憾。
‘十五万,加上二十三万,再加上三十八万……唔,算下来又是七十多万~。’一边驾车离开,石小磊一边略显失望的嘀咕着:‘多是不算多,可要是再这么继续下去……算了,反正也没剩多少家了,索性就这么弄完得了。’
不是说每一家都要捐个五十万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经过了最初的几次实践后,石小磊突然发现自己原先想到的那个套路还是不够仔细。
倒不是说他舍不得钱,所以才会削减捐款的额度。关键在于,直接捐款的话,那笔钱会被注入到学校的资金储备库中,至于之后会被拿来做什么,什么时候拿出来使用,都得通过开会决定。也就是说,从石小磊捐出资金,到它被真正利用,中间还得再酝酿一段时间。
相比之下,石小磊还是更希望自己捐出的钱款能有个更加具体的去向,更快的被使用到实处。
怀着这份想法,石小磊对自己想到的那个套路做了些细节上的修改。
简单点儿来说就是……在打电话联系的时候只是表示要捐助,并没有定下具体的额度。等到了学校,一边实地参观,一边询问对方有哪里需要帮助,然后,再按照学校那边提出的需求,针对性的调整额度进行捐助。
就拿今天去过的第一家学校为例。
参观时,对方就石小磊的提问给出了回答,表示最近正在考虑攒钱修缮操场。
有了这个回答,石小磊再稍微追问了几句,对方便顺势回答说修缮操场大概需要花费十五万美金的预算。
就这样,石小磊按照对方给出的预算,给学校里捐了一共十五万的善款。
虽然数额不到五十万的三分之一,但从学校那边收获的反馈,却是不比之前给每一家捐出五十万差多少。不仅第一家是这样,之后参观的那两家,效果也都差不多。
再往大了看,综合其他各所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对比。
反正石小磊本人是觉得修改后的新套路要更好一些。
跑了这么多所学校,见了这么多人,其中固然有像本·帕克那样一看就很值得信任的,但反过来,也有那么几个人看起来带着几分油滑感,像个商人多过像个老师。所以,作为捐款人的石小磊,心里也难免会有些打鼓,担心自己捐出的资金会被他们挪用别处,或者干脆半道截留中饱私囊。
钱不钱的无所谓,关键是受不了那份恶心。
为什么石小磊会改变思路,对捐款的套路稍作修改?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出在了这里——拟定了款项的具体用途后,可以在签署捐献协议时顺便标注清楚,再配合之后未必会真正付诸于实施的回访……一定程度上来说,差不多相当于往保险柜上多加了一把锁,更大程度上避免了捐款被人贪墨的可能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