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记楚清的不止是文臣,连武将也是如此。
并非全大宣离了楚清就不行,也不是没有楚清就没人能对抗沃斯国,楚清又不是太阳,还没那么大本事。
平日武将似乎并不反对楚清,一来是看在洪国公的面子上,二来则是,武将更佩服强者。
楚清在他们眼里,就算称不上强者,至少也是女中豪杰。
但如今不同。
要说与沃斯开战,不是不能打,真打起来沃斯占不到便宜。
他们是可以用投石车投掷火药弹,也不会有炸伤自己队伍的顾虑,可射程不够却是他们的短板。
即使“没良心炮”再如何没良心,射程也远超投石车;就算打出十炮,有四炮炸伤自己的兵卒,但是从双方伤亡相比,怎么也能自损八百之下而伤敌超过一千吧?
可是,穿鞋的不爱跟光脚的干架,是为啥?
因为投入成本不一样。
若是投入军力、军费、时间,但却没有预期的回报,这就是沉没成本;若害怕失败,继续往里投入,这就是沉没成本陷阱。
沃斯国就没有这种顾虑,他们打赢了,就等于赢得天下。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武将,绝非文臣鄙视的那般“无脑”,那些也都是在一场场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岂会真的头脑简单。
平日文武相争,无非是为了各自的朝堂地位;而文强武弱,表面原因无非是因为战事少,国家对军队的需求显得不再急迫,邦安的基础上,治国更为重要。
本质上,顾忌武将手掌兵权而篡国的成分更大。
但是,手掌兵权,什么是兵权,就是指挥、调动军队的权力;而军队里什么最重要?兵卒。
如果一场战争造成的伤亡过大,兵都没了,将不就成光杆司令了?那兵权还如何体现?
上一次楚清把沃斯王打退,为何文臣闭嘴不肯说一句好话,武将却个个拍手称赞?
就是因为敌我伤亡比例悬殊。
所以现在如此“人心所向”,其关键在于,如果楚清能站出来,将起到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效果。
站在朝臣角度、从以往经验来看,楚清通常是自掏腰包“搏名声”。
虽然朝臣们从没让她博到什么好名声,但是自掏腰包解决问题的能力,楚清不但有,她似乎还乐此不疲。
楚清乐此不疲的事儿多着呢,其中最大一条就是“养成游戏”。
别看她看似被挤兑的被迫在大宣之外建立容身之所,可她依旧乐此不疲,把一个落后的海岛,建成一個比大宣还要先进的小国,不香吗?
多有成就感的事儿!
楚清让“来啊”给回的信中,不但告诉了今天海是什么颜色,更是交待百家兴把玻璃厂和水泥厂的股份,从小宝名下再划出一部分,分成二百份,给尚在沃斯担任密探的弟兄们。
楚清都想好了,要是真到混不下去的那天,她的侯爵也保不住了,这二百弟兄肯定也得被密侦司逐渐边缘化、直至完全取代。
到那时,弟兄们愿意来岛上更好,想叶落归根也行,有楚清给准备的财产,还怕不能安稳过好下半辈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