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微点了点头,似对她方才之言行的肯定。偃珺迟已然习惯了清冷淡然的四哥。见状,她笑得更是眉眼弯弯。
—————
晋国晋王、鲁国鲁王知晓了谢琰的行踪,皆问下臣,“孤是否要像宋王那样,为四殿下送行?”
臣下皆道:“此番天子令四殿下与珺玉公主回天都,只怕是太子殿下病危。太子殿下若是薨了,太子之位便空缺了。”
晋王道:“太子之后,自有二殿下。”
鲁王道:“言外之意便是太子之位无定数?而二殿下雄韬伟略,领联军抗楚,又削弱卫国、宣国,惊世之才无以他让,太子之位理应由二殿下担当。”
晋国、鲁国臣子皆道:“四殿下领军北疆,抵御狄蛮,定国安邦亦是功不可没。虽说大周奉行长幼有序,而有史以来,又有多少君王是处于年长的?不说远的,当今天子不也是越了两位兄长而被立为太子,继而成为天子的?”
晋王、鲁王皆认为有理。更何况,宋王为四殿下送行有先例,他们只是效仿罢了。虽说宋王还有感激珺玉公主救治之恩,但这事于晋国、鲁国而言可忽略。
故而,谢琰等人经晋国、鲁国时,晋王、鲁王亦来见礼送行。
出了晋国、鲁国,偃珺迟下了马车,走到谢琰跟前,道:“我还是骑马吧。”
谢琰道:“长途跋涉,你不宜骑马。”
偃珺迟当然知晓自己的身子还经不得一路纵马,只是……
她道:“我们每到一个侯国,诸王皆要来见。以如此脚程计,至天都至少得是冬天了。我骑马总比马车快。皇上诏令,我们应尽早回天都。”
她说得没错,谢琰当初决定轻车简从,不大张旗鼓,悄然回天都亦是此理。不过,这两年来,她的身子好不容易养好了些,若是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不知又得养多久。
偃珺迟似知晓他心中所想,睨着他道:“事有缓急。我非废人,更不愿成为四哥的包袱。”
谢琰从未认为她是包袱。他看着她,良久,终是点了点头,命人再牵一匹马来。
见过宣王,出宣国境后,偃珺迟便同众人一样骑马而行。
夜里,谢琰命就地歇息。偃珺迟下了马,锤了锤自己快散架的腰,靠着一颗树坐下。
常飞取了干粮来递给谢琰,又给了给偃珺迟,然后在偃珺迟不远处坐下。谢琰则走到偃珺迟身边坐下。
那干粮有些硬,偃珺迟使了很大的劲才咬下一口,又花了极大的力气才嚼碎咽下去。之后,她侧头朝谢琰笑,“味道还不错。”
谢琰默。
他不言语,偃珺迟便一边吃一边望着天上的星星。只是,她确实累了,吃着吃着,看着看着眼皮子便开始打架。
谢琰见一个干饼掉落,他抬头,她的身子正缓缓朝另一边倒去。他大手一捞,将她扶着,她又朝他倒下,靠在了他的肩上。他低头,她双眼紧闭。他挺直腰杆,不动。
夜,渐渐深了,谢琰亦合了眼。
忽然,有响动传来,谢琰霎时睁眼。一柄剑正朝他刺来。他抱着偃珺迟疾身一闪,躲过一劫。
然而,一剑之后,又是一剑,且在常飞及士兵们那处,亦有人偷袭!
谢琰与刺客搏斗时,偃珺迟已醒。借着星光,她看到约有三四十个黑衣蒙面刺客。
这些蒙面刺客身手不凡,招招狠辣。她在谢琰怀中,谢琰要顾及她,与一名刺客过了数招才将那名刺客击倒。而另有几名刺客又围上来。
刺客知他顾及怀中之人,便纷纷朝偃珺迟袭去。
谢琰本欲留活口,以问出幕后之人,因而未下狠招。而几名刺客咄咄逼人,他便下了杀心。
只是,他狠招一出,刺客知晓不能活命,便在一瞬间狼狈撤退了。
谢琰再看常飞及侍卫们那边,刺客们亦已一哄而散。他松开偃珺迟,“无事吧?”
“嗯。四哥可有受伤?”
“没有。”
常飞等人向谢琰走来。偃珺迟却忽然发现地上有个令牌。而那令牌令她心中一凝。她用余光瞥了瞥谢琰,蹲下身子,悄然将那令牌拾起,放在袖中。
“怎么了?”
谢琰忽见她蹲下,询问出声。
偃珺迟骇了一跳,忙站起身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