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这诗一吟出两人俱都拍手叫好。
这诗歌讲究的便是意境,正所谓意由心生,笔从脑神,一字一句都表达作者对实物又或者情感。
“这首《赋得秋柳》字里行间算的上是一首佳作,只是子乐你如今正逢春风得意之时为何显得如此忧国忧民之态?”李秀才看样杨铭,他也不明白这女婿如今出身、身份、钱财都有了,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少年人便应该有少年人的心态,他却太过于多愁善感了。
从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他似乎对仕途并没有太大的好感,难不成他想就举人功名便打住然后一心磨练学问?
而一旁的李栋梁却想不了这么许多,他看问题和老爹不一样,他希望的便只是一首好诗而已,如是换上自己的名头隔日在昔日的同窗面前,又或者是在佳人面前,那还不是倍儿有面子?
对于老泰山的问话,杨铭显然卡壳了。
尼玛!这可是顾炎武的诗好不好?
自己哪里有过有名了?
有人当你撒了一个谎,便需要继续撒一百个谎言来弥补这个漏洞。
杨铭如今就深深的感觉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想了想,他只好道:“岳父有所不知,如今我朝上下危如累卵,江浙有倭寇入我大陆烧杀抢掠,境内如今又是灾祸不断,而且那西北塞外之地有女真一族更是磨刀霍霍,如今内忧外患那朝中滚滚诸公本该发奋图强,重整兵备,只是,....哎!”
杨铭此言并非假话,其实李秀才也明白,这便是如今大明朝的弊端。
可是这些问题并不是谁便能一时间能解决的了的,他叹了口气道:“难道贤胥便生出了这归隐之途?”
“归隐?”杨铭苦笑一声,才道:“岳父难道觉得如今能归隐否?”
李秀才摇了摇头,杨铭如今尚在少年,正当时博取前程之际,怎么会是归隐之时。
“那便是了!”杨铭接口道:“婿只不过有些失望罢了!发儿牢骚而已!如果真要改革我等士绅之流却是改革的一大阻力,这些问题不是我等能够解决的!即使是杨公,恐怕.....”
“哦?贤胥为何我等士绅乃是改革之阻力?”李秀才却是被杨铭这一句话道了兴趣上,士绅乃是国之柱石,根基,正因为有着广大士绅的存在所以朝廷才会如此的稳如基石。
这古代的政策便是政不下乡,比如县府便只有县尊一人,加上主薄、县丞又或者是六房等公人也不过几十号人罢了,可是古代的一县之地哪怕是下县比之后世的县也要大出将近一倍,这么广阔的地方想要政令通达、又或者收取赋税官府所依靠的便是乡绅,有了他们这些东西便你那个有条不絮的进行,否则即使你权柄通天也是寸步难行。
杨铭作为后世人自然知道这士绅阶层的问题,只是如今他也是士绅的一份子,改革可不就是造自己的反么?不过既然是家庭闲谈他也不避讳。
ps:最近日没办法更实在是太忙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