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布置在赵云身边的眼线被赵云打扫了一大批,暂时能够安静一段时间了,可是北方的那片土地,却又不在安生。
日军虽然在苏俄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但是拥有英美暗地里支援的日军也消灭了不少苏俄引以为傲的主力部队。
士兵的生命对于苏俄军队来说,并不是十分看重,苏俄指挥官看到的是粮食的短缺。
原本对于苏俄军队来说,没有粮食了,还可以就近去华夏境内“取”点,或者从华夏商人那里购买。
但随着帖木儿骑兵的回归,整个华苏边境都被戒严了。别说粮食了,在哨塔密布的边境,连一支苏俄军队都进入不了华夏境内。由于苏俄人暂时还不想把华夏人推到日本人那一方,所以引起了几次冲突,又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后,苏俄远东高层制止了这种“取”粮的方式。
武的不行就来文的,老毛子一向是两手准备。
谈判,正是苏俄高层在武力无法达到要求后,最喜欢用的一种方式。
1922年7月,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由于苏俄国内粮食匮乏,赵云早有利用远东苏俄军队,粮草不济,取得一些利益的打算。于是间谍穿针引线,与苏俄高层达成密谈,用粮食赎回了江东六十四屯。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夏,俄国阿穆尔省当局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大血案。海兰泡原为华夏居民村,位于黑龙江左岸与精奇里江汇合处附近。1858年(咸丰八年)被沙俄根据《瑷珲条约》侵占,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后成为阿穆尔省首府,惨案前有华侨一万余人,从事农工商业。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口以南至孙吴县霍尔莫勒津屯,长约一百五十里,宽约八十里,因历史上曾出现六十四个村屯而得名,惨案前有华夏居民两万余人。中俄《瑷珲条约》明文规定,原住该处的中国居民照旧准其“永远居住”,仍由华夏“大臣官员受理”,俄国人“不得侵犯”,确定了华夏居民的永久居住权和中国政府的永久管辖权。1900年中国东北地区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沙俄外贝加尔军队不断经海兰泡乘轮船下驶。7月15日,华夏瑷珲(今黑龙江爱辉)驻军阻止俄轮前进,阿穆尔省当局以此为借口,下令搜捕海兰泡华侨,于17日至21日将被捕者分四批屠杀和淹死在黑龙江中,殉难者五千余人。同时,俄兵侵入江东六十四屯,恣意烧杀,将华夏居民赶出家园,凡未及过江者被“一同逼入江中”,“浮尸蔽江者数日”,六十四屯的土地被沙俄霸占。
当然用粮食赎回江东六十四屯,可不见得就是苏俄人好心,这地界和日本人的地盘很近,对于苏俄人来说就是一块鸡肋,不守吧,丢失国土,守吧,牵扯兵力。所以苏俄人就“大方”的把这块地抛了出来,让华夏人和日本人去争。
对于苏俄人的险恶用心,赵云就算没看出来,身边现在可是有“二王”等人,他们可都是“老江湖”了。
不过在远东地区,彰显华夏的利益也是需要做出一些表示的,毕竟现在日本人也怕华夏人完全倒向苏俄,那么这个仗就别打了,日本人在陆军上可没硬气到和老毛子、华夏同时开战的地步。
看到日本人在江东六十四屯,附近修筑工事,赵云幽幽叹息,一副惆怅模样,“还是先把家里的火灭掉再说吧!”
到目前为止,赵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清廷覆灭后的军阀混战收拾残局。如果不把吴佩孚这个强势的人物挤出北方,那么北方要想安定下来,起码还得需要一年的时间。而没有一个稳定的北方,如果抵御苏俄和日本的威胁。
就算赵云在北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此时也只不过是控制住了当前局势,并不代表就是完全掌控。
吴佩孚有勇有谋,赵云自然不敢让他在北方长久待着,积极的“诱”其南下,才是赵云的目的。
军阀争权乃是人之常情,何况按照常理,华夏第一军阀的位子基本已经是属于吴佩孚的了,平白无故的被帖木儿横插一手,导致翻盘,只能说明他运气不好,并不能证明他的能力差。
对于有能力的人,赵云当然是想着如何将其拉入麾下,为华夏效力。
事实上,赵云根本就不关心所用之人的人品,那种高风亮节的官员,赵云还不想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