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青缎褙子白绫细折裙的丫鬟们穿梭不停,忙于上点心或续茶,一派热闹的气氛。
荣亲王府和安郡主一袭浅红流彩暗花云长裙,头上斜挽一支碧玉七宝玲珑簪,笑意盈盈地献上红珊瑚福禄雕件一对,恭祝外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顺势站在了老夫人身旁,微扬下巴,似是同在场那些巴望着宋弘璟而来的大家闺秀们示威。
项瑶入了花厅,便瞧着她不掩爱慕地盯着宋弘璟看,微垂了眸子,给老夫人祝寿,随后将贺礼递给了丫鬟呈到老夫人跟前,道是自己亲手所制。
一前一后,难免作了比较,论价值自不如和安郡主,后者稍稍掠过一眼,并未放在眼里,只在心底嗤笑太傅府寒酸。
宋老夫人展开细瞧,绣品以金线绣成之百寿纹为框,又在其内刺就寿星贺寿图,寿星、麻姑、喜鹊、猕猴祥瑞云集,吉庆热烈,欢聚一堂,精刺细绣,栩栩如生。
“项姑娘不仅手巧,还很有心。”一边说着一边招了跟前,像是要好好瞧看似的,抓着她手儿眼中露了欣赏之色。
项瑶的手触到宋老夫人手里的茧子,微微敛眸。老夫人是女将出身,同宋老将军南征北闯的巾帼英雄,心中钦佩。老人家上了年纪最盼着的是子孙绕膝,人丁兴旺,偏偏……故此,她的绣品上还有一株葡萄藤,垂挂着一串串挤挤满满的果子,其中寓意暖了老人家的心窝。
这还是从宋弘璟那天离开前那句老人家喜欢热闹东西得来的灵感,想到这,项瑶抬眸瞥向了身旁不远的男子,后者眼里盛了笑意,一丝戏虐裹杂其中,周边嘈杂,项瑶却恍惚听得那人道了多子多孙四字。
两人互动落在一旁的和安郡主眼里,暗中攥紧了袖子下的手,极力忍下了快要喷薄而出的嫉妒神色。
宾客贺过寿,便被请去了月华苑听戏。园子很大,中间的小桥流水将整个园子一分为二,亦是分了男女席。女眷们坐在一处聊着,数十张黑漆四方桌,桌上用白瓷果盘装着水果、点心等物,不多时,高筑起的戏台传来锵锵乐响,麻姑扮相的角儿粉墨登场,提着一篮圆润饱满的寿桃往台上那么一转,登时引来一片叫好。
有眼尖的妇人认出上面的伶人是京城最有名的的戏班金大班的台柱子,不由同旁人边道,“哟,这不小凤仙么,那嗓子真没话说,难怪京城里多的是掏票子请她上门的,还难请的很。”
那妇人说话的声儿不算小,正好挨着名梳着圆髻的年轻妇人,闻言挑了一抹自得笑意,正是宋老夫人的外甥媳妇,戏班子也是她三月前就请好的,得这般好的反响,自然能在宋氏面前涨点儿好印象。
今个老夫人寿宴都是宋老夫人的大女儿宋氏一手操办,宋氏心气高,因接受不了夫君纳妾和离,带着一儿一女回了将军府住,这些年尽心服侍老夫人,姑代母职照顾宋弘璟,不可谓不能耐。此时身边围着不少锦衣妇人,大多都是因着宋弘璟的关系,交好套关系,说不准能攀成门亲事。
戏台上方唱罢,忽而听得咚的一声鼓响儿,一下接着一下,随即连成磅礴之势,十数名身着盔甲的将士从台子一边涌到台前,喝的一声站定,长矛枪拄地,掷地有声,伴着鼓点舞了起来。
宋弘璟一身玄衣劲装跃上台子,阳光下白得如同脂玉的面颊,衬得那眉眼惊心动魄的乌亮,浑然天成的清俊,带着不染烟尘的凉薄气息。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那清冷语调伴着整齐划一的呼喝声,响彻月华苑,看得众人沸腾之余,更让宋老夫人热泪盈眶,想起了往昔从戎岁月。孙儿的这份贺礼亦是送到了她的心坎上,激动地站起道了声好。
宋弘璟灵活舞着环首刀,只见银光耀眼,待刀光隐去,刀尖上凭空多了两朵盛放的茶花,伸手拂过,带着花下台径直走向了老夫人。
“孙儿祝祖母慈竹风和,福寿绵长。”
老夫人接了他递过来的那朵,脸上笑出了皱纹,听着身旁妇人们的小声议论无一不是夸赞,目光落在他手里持着的另一朵,笑容更甚,确是该有个孙媳妇了呐。苑儿的茶花种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了……
这厢,宋弘璟脚步一侧,朝向了女眷席,在座的不少姑娘纷纷心动,和安郡主坐在赵夫人旁,早在宋弘璟舞刀的时候就心中激荡,此时见他朝着自己走来,忍不住站了起来,正要伸手,却见那人越过了自己站在了她旁边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