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亦如唐城所期待的那样发生的突如其来,日军大举入侵缅甸之后,日军55师团于3越6日,在勃固附近粉碎英军第7装甲旅的反击。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见败局已无法挽救,下令进行破坏后,撤出仰光,英印军3000余人撤往东吁,按照中国远征军先期的部署,第5军先遣第200师抵达东吁接替英军布防。
英军败退之后,日军又经过一番激战,于3越8日全面占领仰光并肃清仰光周边的抵抗武装。占据了仰光这个优良港口,日军的军舰便能就近对入缅日军部队提供补给,而此前被日军击退的英军部队早已经失去了迎战的能力,只能一步一步的向印缅边境后撤。
3月6日正是唐城等人赶到畹町的日子,日军3月8日攻占仰光的时候,唐城他们才堪堪赶到曼德勒,加之黄汉举并不被第五军军部的人看重,所以这个大新闻直到3月11日,美陆军中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奉命入缅赶到曼德勒指挥中国远征军配合英军作战的时候,偏居曼德勒城外的唐城才知晓仰光已经被日军攻占的消息。
随着战事的发展们越来越多的中**队开进缅甸,**第5、第6、第66军,前后共计超过10万余人已经按照原定计划被调入缅甸。日军占领仰光之后,随即兵分三路北进,其作战计划以一路追击撤退的英军,侵入米内瓦,直趋卡原里,占领仁安羌油田,截断英军退路。一路攻占同古,进逼曼德勒,围歼远征军主力。一路由同古东进东枝进攻腊戍,北进八莫、密支那,试图一举截断中**队归路。
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根据以上敌情,与中、美三方协商决定,对中、英在缅甸部队,作如下部署。以仰光至曼德勒(又称瓦城)铁路为界,由铁路以东至泰国边境,为中国远征军防御地区。铁路以西,为英军防地。中、英两**队,分三路布防迎敌。并计划在彬文那(又名平满纳)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以达到围歼敌人主力部队的目的。
按照中、英、美三方会谈制定出的作战计划,西路英军2个军,辖:第1、17、36师、第63旅、第7装甲旅等部队4万余人防守卑谬以北,伊洛瓦底江地区,防止敌人北进。中国远征军部队也相应的做出调整,第5军为中路军,其先头部队第200师到达同古接替英军第1师防务,防守同古,该军担任同古以北铁路线两侧和正面防御,军部设于漂贝。
新22师、第96师则集结于曼德勒东北地区作为远征军机动兵力以备不时之需,远征军第6军为东路军,军部设于雷列姆,暂编第55师,进驻垒固地区。第49师,布防于孟畔地区,第93师,布防于景东地区,防止降日泰军从东进攻,及掩护第5军左侧背。原先已进入景东的刘观龙支队,进驻孟勇芒林等地,远征军第66军,被布置在曼德勒至腊戍之间,做为远征军保卫后路的机动部队。
史迪威和亚历山大的联手指挥显然和远征军先前计划好的军事部署起了冲突,在缅南地区英军部队大批后撤的同时,史迪威和亚历山大却把原本准备集结重兵南下的远征军化整为零投进缅南战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把远征军重兵压进曼德勒并伺机南下的优势变成了添油战术。从仰光分三路进军的日军只要集结重兵攻其一点,原本占据兵力优势的远征军便会被动的疲于应付日军的进攻,而丧失了自己主动出击的机会。
远征军指挥部里战将如云,不是没有人看出忧患,可史迪威得到委员长蒋介石的支持拿到远征军的指挥权之后,即把远征军之前所有制定好的计划完全置诸脑后。指挥军队建功立业,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标。而他当时对中日两军的素质、特点、战斗力均未有全面了解,在缺乏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速度轻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结论的才能”的个性,进攻战显然更符合他的选择。
史迪威对中方提出的中英协同问题、缅甸地形、后方联络、第五纵队等在缅作战诸困难均不表重视。他坚持认为,应在同古一线集结中**队主力,并迅速南下向仰光主动出击,伺机夺取仰光,取得缅甸保卫战的迅速完全胜利。在做出一系列决策的时候,史迪威甚至完全无视了日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