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十四不在,弘春分家,贝勒府虽张灯结彩,亦掩盖不住冷清萧瑟。今年天气异常,隆冬时候竟如深春暖景,日日艳阳高照,微风和煦,让原本就少了的年的味道愈发淡薄。至大年三十这日,我依着规矩,早早穿戴齐整了,领着阿醒、弘明往宫里请安。弘春甚为体贴,与新媳妇瓜尔佳氏在宫门口恭顺等着,待给我请了安,方随我一并前往永和宫。
德妃见了孙媳妇,亦是欢喜,赏了礼,又免不得拿弘历的富察氏与弘春的瓜尔佳氏比较,一个活泼纯真,一个娴静娇俏,实在挑不出什么错,总而言之,比我和四福晋两个媳妇儿要讨喜得多。有了新媳妇,我和四福晋这两个老媳妇也可歇一歇,什么揉面团擀面皮包饺子一类的事,可全交给她们了,只用在旁边盯着指点、教训便是。
阿醒年纪不小,我还没急,德妃可操心了,好似堂堂大清郡主嫁不掉似的,左问右问,又张罗着要从春节往宫里请安的王公贝勒里头挑个孙女婿。阿醒大了,比以前知道害羞了,便赧红了脸,垂头默默谨听而并不多语。
唯弘明无忧无虑,前庭后院跑来跑去,一会子要拉着弘春点烟花放爆竹,一会子又麻溜爬到炕上缠在德妃怀里撒娇。德妃也不拿规矩拘束他,由着他闹来闹去。而我觉得玩闹乃小孩子的天性,也就任他张扬顽皮。弘历与弘春皆在宫里读书,弘历还亲自教弘春算术,他们自小因着都在德妃跟前走动,便比其他弘字辈的皇孙要亲厚许多。两人立在天井里说话,嘀嘀咕咕,不知在捣鼓些什么。永和宫因四爷、十四爷人丁旺,圣宠优渥,德妃自己又有权势,故而屋前屋后人头济济,乃后宫最为得意喧闹之处。
晚宴与往年一样,依旧在乾清宫吃年夜饭,但开席较晚,加上规矩仪礼颇多,实在劳心劳力,故而在下午两三点之时,德妃会先命人煮两锅饺子给众人填填肚子。瓜尔佳氏与富察氏从未在宫里过年,许多规矩都不懂,便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她俩教养颇好,都出自名门贵族的正统教育,知道如何审时度势,瞧着长辈们的动作揣摩意思,倒也没什么为难。
当众人各做各事,欢颜笑语之时,永和门处传来一声传唱:“皇上驾到。”我彼时正把弘明拉在角落里喂饺子吃,这些天因着过年,事事都纵着他,他便见风使舵,得寸进尺,嬷嬷们喂他吃饺子,他硬是不肯张嘴。我心里恼火,但忌讳是在宫里,没好当着众人面训他,又担心呆会闹得太晚叫他饿肚子,便耐着性子亲自喂他。听见通传,我忙放下碗,掏出帕子胡乱给弘明擦了嘴,牵着他往廊下迎驾。
康熙已是六十几岁的老头,长辫发白,皱纹满面,腿脚倒是有力,在宫街就下了轿,被太监宫女们簇拥着,一路走了过来。我立在德妃身后远远望去,只见康熙双手背在身后,笑容满面,行步的姿态、动作,可真与十四一模一样。说实话,康熙的几个儿子,无论从容貌、姿态、步伐,都是年纪越大越像,再加上年长的几个都开始发福了,长脸变成了圆脸,言谈举止间便更加相像了。定睛一看,康熙身边还跟了一个穿深蓝袍子的少年,举止周正得体,就是有些羸弱,仿佛风一吹,他就要被刮走了。
我隐约猜到什么,心里掂量了几分,略有不满。
等他们到了跟前,我忙随德妃等跪下行礼,康熙抬了抬手,笑道:“都免礼。”又伸手扶了德妃一把,笑道:“还是你这儿有年味儿,人多热闹。”他身后的少年上前给德妃请安,道:“赫舍里?和卓见过德主子,德主子万福金安。”德妃不记得此人是谁,因他是康熙带来的,又姓赫舍里氏,便不敢怠慢,忙虚扶笑道:“不必多礼,快起来罢。”
众人前呼后拥的进了大殿,康熙落了座,朝弘明招了招手,笑道:“小子,过来。”弘明有些惧怕康熙,反往我身后一躲,德妃道:“快过去,皇爷爷叫你呢。”康熙也不生气,随手从盘子里抓了一把西洋糖,道:“皇爷爷这儿有糖吃。”我猜弘明一定暗地里翻了个白眼,他又不是两三岁的小宝宝,几颗糖果可哄不住他。果听他稚气道:“额娘说了,吃多了糖牙齿会坏,我不吃。”康熙怔了怔,可没把身边伺候弘明的几个嬷嬷吓死,连德妃也绷住了脸,生怕康熙不悦。康熙不说话了,屋里所有的声音都遽然止住,安静得不可思议。
康熙往腰间摸索片刻,随手解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