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是不能起杀心的。而秋冬季节一片萧瑟的景象,为了顺应这个肃杀之气,古人就选择这个时候对犯人执行死刑。这个问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的东南西北方位图看出,春天是生发的,而秋天却是收敛的,春天不能有杀机,而秋天就可以有杀机。
西汉时期行刑的时间在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采用,直到清末。因为古代的死刑一般都在秋季,所以古书上和历史剧中都经常有“秋后问斩”这样的话。
而永平帝打破‘秋后问斩’的一贯规律,将亦贵妃母子俩经大理寺审理定罪之后直接就定于六月初一问斩,足以说明永平帝已不念旧情,对亦贵妃和太子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恨不得立刻就让他们身首异处。
此种情形之下,茶楼酒肆里的赌客们就赌局的结果争论不休,赌桌上的筹码赌资也随着热烈的气氛而节节攀升。
东南西北,东为大,亦贵妃和太子作为皇室成员被定在了东门的菜市口行刑。
巳时刚过,押解亦贵妃母子俩的囚车便从天牢出发,游经大街小巷后往东门菜市口而去,到达目的地时已近午时。
菜市口前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百姓们垫起脚尖翘首远望,争相观看大庆朝的皇贵妃和太子殿下同上断头台的千古一景。
见到囚车押到,围观的老百姓很自然地向两边让出一条通道来。
只见囚车上的亦贵妃母子俩木枷脚镣,披头散发,双目发呆,神形枯槁,哪里还寻得着往日那种高人一等的尊贵之气。
午时鼓响,母子俩被押解着登上了断头台,被抢压着并排跪在两个木墩边。
这时,监斩台边人流涌动,一阵三呼万岁的呼声之后,监斩官登上了监斩台。
抬眼透过凌乱的发隙看去,亦贵妃发现监斩的竟然是她陪伴了三十年的男人——大庆朝的九五至尊,永平帝。
竟然是他亲自监斩?
他看上去苍老憔悴了许多,又用那样怨恨的眼神看着她,想是被她玩弄感情伤得不浅吧?
他的身边竟然还坐着皇后娘娘和几位贵妃,她们是来看他们母子笑话的吧?看他们母子俩偷鸡不成蚀把米,追逐永久的荣华富贵却把自己的命也搭了进去?
扪心自问,坐在监斩台上的这个男人待她确实不错。给了她三千宠爱,给了她的儿子储君的位子,她应该知足的。
若不是自己的儿子太贪心,太急功近利,觊觎了不该觊觎的东西想要置晋王和晋王妃于死地,他们母子在这个男人的宠爱下平平安安风风光光地过一生,不是很好么?
呵呵!
可是现在,悔之晚矣。
亦贵妃的脸蛋挨着木墩发出了一声苦笑,一行清泪也随之滚落下来。
鼓声再响,距离午时三刻近在咫尺。
她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母妃,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啊。”
“母妃,您再开口求求父皇吧。”
“母妃,母妃……”
菜市口,围观的百姓人声鼎沸,吵杂无比,可她却似乎什么都听不到,耳朵里只有儿子撕心裂肺的的呼喊声。
儿子的声声哭喊叫碎了她的心,她很清楚儿子有储君的地位完全是皇上对她的宠爱,以皇上这么多年来对她的感情,她现在若开口求情,说不定他们母子还能有一丝生机。
可她背叛了皇上的感情,辜负了皇上对她的宠爱,她张不开嘴啊。
她很想转头再最后看看自己的儿子,可她的头被人死死地按着,她根本就无法动弹分毫。
她吸了吸鼻子,无声地哭了,任凭儿子在她的脑袋后方绝望嘶喊。
三通鼓响,她抬眼留恋地看向监斩台上的那个男人,却见那男人一脸决绝,伸手拿起了桌案上的监斩灵牌,然后对着她的方向狠狠扔下……
而她的头顶上,侩子手也高高举起了寒光闪闪的大刀。
不用求情了,大刀下就将是他们母子的归宿。
亦贵妃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这一刻,她突然感觉到了坦然,这是她自进宫后从未有过的坦然。
“等一等,刀下留人——”
忽地,她的耳边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声呼喊。
“皇上,请等一等,刀下留人——”
呼喊声由远而近,她听清楚了,那是在挽救他们母子生命的呼喊。
刹那间,亦贵妃猛地睁开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