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一夜之间,时令进入了寒冬。
天空灰蒙蒙的,阴阴沉沉,一如此刻,书房内的气氛,凝重而沉闷。
火盆里燃烧的白炭,偶尔发出嘎吱的声响,显得分外清脆且刺耳,似时时灼着神经,令人不得不绷紧心弦,承受住回荡在屋子里的那股无形的低气压。
不知过去了多久,坐在上首的桓裕突然开了口,“国相兼长史的位置,你不能干了。”
沈志紧绷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裂痕,惊愕万分,满眼不敢置信地抬起头,望向桓裕,并未立即说话。
桓裕撇开了眼,伸手捏了捏自己的眉心,有些话,一旦开了口,便好了,说出第一句话,他的确很艰难,沈志比他年长十岁,自他七八岁时,沈志来到身边,至今二十载有余,这中间,两人亦师亦友。
有过患难与共,有过风雨同舟。
又听桓裕说:“将军府的事务,你交给谭叔一,郡国府内的事务,你暂时移交给桓覃,我来的路上,已给庾景初去了封信,你去他那儿任军司马。”
沈志脸上的神情,在听到这番话后,渐渐地回归了平静,不愧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很快恢复了往常的理智,“在我看来,三郎既有了决定,当下处置我倒是其次,首要是保住那个孩子,不然,我这几个月白费了心思,三郎给郑家所谓的交待,郑家也不一定会认账。”
桓裕目光紧盯沈志,“你这话什么意思?”
“三郎还是先回内院看看。”
这么一提醒,桓裕顿时明白过来,不曾多想,直接摇头,“她不会。”
“她是不会。”沈志没有否认,他见过郑绥,那是深闺里绮罗锦绣堆中娇养出来的女娘,自然不会害人性命,“但她身边的人呢,凡上了年纪的老奴,有几个不心狠手辣。”
一听这话,桓裕猛地站起身,一阵风似的,往内院跑去。
雪娘的院子,位于内院西南角,紧挨着花厅,院落较为狭窄,但胜在离前院很近,远远就瞧见候在门口的张妪,桓裕的瞳孔慌地紧缩了一下,及至跟前,“夫人在里面?”
“唯。”在桓裕的逼视下,张妪不自觉地低垂下头。
她不同于郑绥身边的家生婢仆。
她原是刈陵县境内的一名普通妇人,当初在刈陵县境内,十娘受了伤,她让桓裕抓壮丁,临时过来照顾郑绥,后来,跟着回了郑家,李氏见她无儿无女,又无处可去,便留下了她,让家里仆妇教了她一年的规矩,仍旧放回郑绥身边。
刘媪要做这事,她是不赞同的,但劝不住,于是留在这儿守门。
“去请疾医和医婆在外面候着。”
桓裕扔下这句话,急急往里面跑去。
院子很小,十余丈见宽的大小,三间正屋,东西厢房各三间,植有数株枇杷,中间白色鹅卵石堆就的一个小花坛,眼下时节,除了几盆小柏树,再无别的景物。
进门后,桓裕第一眼便瞧见站在廊庑下的郑绥,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一株枇杷树,一只手紧紧抓着外延伸进廊庑内的一片枇杷叶子。
不知是不是吹了冷风的缘故,脸色过于煞白。
“阿绥,”桓裕近前,唤了一声。
郑绥转过身来,瞧着他的步履不稳,很明显是跑过来,不由冷笑,“来得挺快,这院子里,到底有人做了耳报神。”
这院子里原有的十来个仆从,早已让刘媪带人给捆了起来,扔到西厢,如今廊下屋里,全是她带过来的人。
一阵呯丁哐当,紧闭的屋子里传来物什打碎的声音,还有凌乱的脚步声以及求饶声与哭泣声。
“不要……放过我,不我喝……不喝……”
断断续续的,听不真彻。
桓裕瞧见的郑绥脸色越发地白了,紧紧扣住手中的枇杷叶,
“阿平救我,阿平……”
这一声呼叫,格外清晰,哭泣声中,带着撕心裂肺。
伴随着啪地一声,郑绥手中的枇杷叶梗断掉了。
桓裕目光收了回来,上前一步,握住郑绥臂膀,声音暗哑,“阿绥,你让里面的人快住手。”
郑绥圆溜乌黑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了他,轻轻问道:“如果我不呢?”
“那今日这院子里的人,全给那孩子陪葬。”
“你威胁我。”这么近前的距离,她甚至能在桓裕如深渊一般的眼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睁着大眼,脸色苍白得厉害。
是的,深渊。
曾经的星眸璀璨,光芒四射,而今深如渊潭,不可见底。
不过短短数日,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子?
“阿媪,晨风,我们走。”
这话一出,屋子里所有的声响,嘎然而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