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氏养了郑绥几年,哪里听不出她话里的心虚,轻声一笑,“日头大,我们进屋。”
郑绥连连点头,求之不得,只盼着阿嫂别继续追问。
然而,郑绥再有心隐瞒,到底让大嫂李氏给发觉,住的时间长了,李氏几乎是不经意间,就把所有的话,都套了出来。
“你这丫头,你当你十九岁呀,阿度快要娶亲,阿迟将要出阁,你还和桓叔齐赌气,搬出离家出走这一套,你到底有没有长脑子。”李氏气得指着郑绥的额头,恨不得戳开她脑子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
“我以前教你的话,你全忘记了。”
“不过一个死人,又没碍着你什么,一桩十七八年前的旧事,你还要翻来覆去地嚼,真等哪一日,你们之间的情分磨完了,我看你找谁哭去。”
李氏越想越气,靠着身后隐囊,急得喘着大气。
这丫头打小重情。
李氏着实担心,她真把自己弄到那一步。
郑绥一见大嫂急得眼红脸白,心中一慌,忙地蹲下来,抚着大嫂的后背,一遍又一遍,给她顺气,“阿嫂,您别生气,别生气了,好不好,哪值得急成这样。”
她心中后悔不迭。
过了一会儿,李氏气息回转过来,牢牢抓住郑绥的手,劝道:“熙熙,你仔细想想,他与那位,两三年的情分算是顶天了,能比得上,你们自小相识,十几年的夫妻之情。”
“当年,连你大兄都说,他认识桓叔齐十年,没见他对谁有这么大的耐心。”
郑绥脸色一僵,低下头,掩住眼中的难受,缓缓地松开大嫂的手,退回去,跪坐在左侧的榻席上。
就在李氏以为,她听不进去会沉默以对时,开了口,“阿嫂,我能肯定,这些年,他心里只有我和几个孩子,没有那个女人。”
“我也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但我不信,他对那个女人没有愧疚,尤其那个女人还早死了。”
“这些我都知道,可阿嫂,我心里总不对劲,我自己都说不上来。”
“我想着,如其日日相对,心存猜忌与怨念,不如分开一段时间,所以我才出来了。”
瞧着说完这些话,已泪流满面而不自知的郑绥,李氏只觉得心疼不已,仿佛时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郑绥刚回郑家那阵子,娇娇弱弱的一团,眼里透着无依与不安。
李氏忙地用手绢替她擦眼泪,再多的话,却是说不出来,这丫头,活得太真了。
好在,如今的郑家,能成为她的依靠。
自此以后,郑绥住在府里,再没人过问。
夏去秋来,转眼冬日临近,很快到了冬月。
邓娘子出孝后,郑邓两家纳采、纳吉、请期等一套礼仪下来,亲迎的吉日,定于腊月初二,这一日正巧又是郑绥的生辰。
日子是李氏选的。
随着喜事临近,府里一团热闹,各处焕然一新,皑皑白雪都遮不住这片繁华,花团锦簇。
上门道喜的亲眷,络绎不绝,连许久不曾登门的裴八娘母女都上了门,她们既有意和睦,加上裴家已与十八从叔家结亲,郑绥自是不会阻拦。
何况,同样自北地而来,裴八娘的母亲薛氏,与李氏更有共同话题。
只是谁也没料到,俩人才见面没多久,李氏就昏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