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千五百零七章 理念影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屠先生有意忽视了品牌和流水线产品的利润差距。

    但是这种忽视,理论上又是可以解释的,因为中国人多嘛,他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才是国家强盛的唯一出路。

    而且他有例子可为佐证:苏联有什么名牌?除了里海鱼子酱,怕是再没有别的了,但是人家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二战后期才能疯狂地暴坦克,打败了德国。

    工业基础,便是强国之路,便是国家柱石——苏联疯狂暴坦克的时候,奔驰公司在做什么?

    这个话讲得有点极端,陈太忠就非常不欣赏这种说法:我要有沃达丰的实力,会赚那个贴牌代工的钱吗?

    别说现在是发展的时期,和平是主流,不管什么时候,品牌的价值都是不容低估的,所代表的利润值也是不能低估的,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给别人打工的份儿。

    一个世界工厂的名头,就可以满足了吗?不管怎么说,供货方想要发展,都要受到上游厂家的制约。

    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和经营品牌的利润,是完全不能比的——这无需赘言。

    事实上,前苏联的资源,也是中国不能比的,人家可以粗制滥造地、廉价地暴坦克海,但是中国不行,没那个资源。

    这种情况下,强调地球村里世界工厂的定位,未免有点可笑,工厂是加工产品的地方,持有品牌的商家,有自由选择加工厂的权力。

    当人口红利不再的时候,强调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无从谈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世界上总有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出现——比如说越南,比如说印度。

    而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是想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话,这个国家的国民,未免活得就太悲催了一点——合着咱们天生就是被品牌和标准剥削的命?

    当你以为,品牌的订购,能养活大量基础产业的时候,就会发现,人家只要不订货,这些产业马上就会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

    所谓基础工业的发展,不能指望在外人的订单上,发展自主的品牌才是王道。

    这些在后人看来,都是烂了大街的常识,此刻在国内却是很有市场,更有一个火车司机出身的经济专家汪先生提出:国内18亿亩耕地的红线,很没有坚持的意义——地球村了嘛,咱们缺粮可以去外面买。

    如果咱们买不到,那一定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

    当然,汪先生不会看到,国际市场上,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涨价——这原本就是小国思维,不符合大国逻辑,只要是大国,谁会把主动权交到别人手上?

    私货夹杂完毕,继续回头看这种思潮,屠先生认为,在地球村概念面前,搞汽车品牌都是很没意思,那么能源危机,也是很扯淡的命题了。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遭遇了能源危机,那一定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

    老屠的思路,并不是官方态度,但是现在国内,就很有这么一股思潮,是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还是顾头不顾腚的那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