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人支持,当然就有人反对。

    庆和帝端坐在上首,面无表情地看着底下。

    “一旦同意重新彻查,就是变相地承认当初可能错判了。这会导致朝廷的威信大大降低,总所纷云之下,民心不免动摇,陛下的威仪也可能岌岌可危。臣以为,彻查并不可取。”

    马上就有人出列反驳,看他的官服配饰和那魁梧的体态,这应该是一位武将。他情急之下,先是厉声地质疑对方,“不彻查,议论纷纷之下,难道就没有百姓动摇吗?”可能因为不善言辞,他只能干巴巴地表示支持,“陛下,董氏满门忠烈,此案其中必有蹊跷。臣以为,此案应该重新彻查。”

    “陛下,若果西北兵器案中,真的有什么不妥。此案主犯蒙冤,那如此完整的、滴水不漏的账册是怎么来的呢?细思恐极,通敌国者定是另有其人!若不彻查,找出祸首,朝廷危矣!臣以为,此案应该重新彻查!”

    此时,众人看见兵部的王尚书出列。某些有心人立刻了一下眼神,王尚书到底要怎么选择呢?支持和反对,一边道义,一边利益。

    王尚书有些灰白的头发,也掩盖不住他曾经的风姿。这位曾是世家第一人的老大人,出列伏首跪在地上,字字铿锵,“臣以为,此案理应彻查!”

    然后,他就很有条理地列明依据,“血书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不久以后定是天下皆知。重新彻查,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利大于弊。

    假使真的忠臣蒙冤,朝廷坦然认错,为忠臣洗刷冤屈。陛下一来向天下人展示了宽宏大度,二来可以借此使天下能人异士归心。民心,自然就更加凝聚了。

    如果所谓忠臣不过是一封血书的谎言,那就更应该昭告天下,拆穿骗子的谎言,为朝廷正名。这样一来,也可使民心更加凝聚。”

    听了这样的一番话,有些武将看向王尚书时的目光,也变得柔和一些了。武将大多耿直,但却不是傻子。他们当中就有不少人曾经怀疑过,这个涉及兵器的案子有可能是王尚书在捣鬼。为的就是砍下大皇子的羽翼,助宁王夺位。

    有不少的文臣,一直在心里夸奖着王尚书,这才是真君子啊。

    已经长进不少的宁王,看着跪在大殿中央的外祖父。他没有目瞪口呆,相反,他的大脑在飞速旋转,思量着外祖父为什么支持彻查。他权衡一番后得出一个结论,可能这与利益无关,只为心中的正义。

    虽然宁王是不怎么相信这个想法的,但是不妨碍他在没有想明白的时候跟着外祖父的步伐。于是,他决定,“臣,附议。”

    这就像是被推倒的塔米诺牌一样,大殿中央跪倒了一大片大臣,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臣等,附议。”

    面对这等情景,没有捋明白关键的魏国公,看看前面跪倒的楚国公,也麻利地跟着众人跪下了。他还记得老夫人叮嘱他要低调,在他的思维里低调就等于随大流。他看全部勋贵阵营的都支持彻查,那他身为勋贵中的一员,那自然应该是支持的。

    此时,吵闹的大殿里一片肃静。

    始终一言不发的庆和帝,也终于打算开口说话了。只见他头上的冕旒轻轻地晃动,他看着站在最前方的尚书令们,“三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那位武将出身的尚书令率先出列,“臣以为,此案不仅牵动民心,更是牵动军心。朝廷若是一味地回避,恐怕在有心人煽动下,军心动摇,边疆失守啊。臣以为,此案理应彻查!”

    剩下的两位尚书令,也跟出列附议了。

    那位武将出身的尚书令,继续说道:“有关于,彻查的人选,臣有个建议……”

    大皇子前几天写的不是家书,而是很严肃的折子。既然是折子,就是应该拿到朝堂上来理论的。这位尚书令,说的就是这一封折子的事。

    “彻查此案的人选,可由大皇子作主导。既然此案可能存在猫腻,那么如今涉案的、不涉案的所有人员,都可能存在利害关系。大皇子做主导,可以避免被旁人钻了空子。”

    支持彻查的大臣们听完后,都不住地点点头。

    但是,反对的大臣就提出异议,要是大皇子想要捞回母族过于心切,会不会造假啊。

    然后,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辩驳起来。最后大家都认为,此事除了大皇子以外,肯定是要再找一些身家清白的人选辅助彻查的。

    此时,刑部尚书出列,“高城有一陈姓举人,祖籍望江,善断案。臣曾在一些望江和高城的送来的总卷,多次见到此人的身影。不少疑难案子能够破获,都有他的功劳。臣以为,此人不在朝野,地处偏远,必定于此案没有牵扯。有他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此人不过一介举人,有什么名义来协助彻查呢?难道还特意授他一个特使官位不成?”

    刑部尚书又说,“举人也并不没有授官的先例,何况非常时期,就应特事特办。”

    此时,支持彻查的大臣们再此一拜,“臣恳请陛下,下旨重新彻查西北兵器案。”

    庆和帝看着跪到一片的大殿,只有零星几人站在原地不同。他站起身来,挥了挥衣袖,“朕,准奏!”

    不多时,圣旨便昭告天下:

    西北兵器案将择日彻查!

    大皇子复爵晋王,为二审西北兵器案的主审!

    这个消息传出后,有人欢喜有人愁。在盘口上赢了钱的,那自然是欢喜的。那些输了钱的,沮丧过后听说忠臣蒙冤得以洗刷,心里也是高兴的。估计最高兴的,应该是那些开盘口的商人,就算赔率高了些,但是下注的人少。这样算下来,那些商人还是净挣了一小笔呢。

    ————————————————————

    《郑国·庆和历》记载:

    庆和十五年,西北兵器案主谋,淮乡侯董氏一门,判流刑五千里。

    庆和十七年,罪臣疏以血书陈情,朝议二日后,西北兵器案重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