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还是要回归行政,军队并不是他个人发展的方向。至于李飞阳,就更不会在大汉过的军队里面长期任职,海外的那一块土地才是他的真正领地。
综上原因,李飞阳一力要求三人一起返校重读,再次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马赵两家老祖倒也没有反对李飞阳的这个决定,稍微商量一下,也就同意了。
从进入部队训练,到去战场作战,再到战后休息调整,等李飞阳马克回到唐城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的第二个春节了。他们也已经自动成为高三年级的学生,和他们一样,返回京城的赵春江也成为了一名高三的学生。此时的谢夫之早已将《神鞭》拍摄完毕,返回了唐城。
李飞阳进入部队上战场上消息,并没有透露给家人,只是让唐城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作证,告诉自己的家人说要让自己进入国家的天才培训班,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封闭式培训。培训完毕后,才能返回唐城。此时的大汉国确确实实的办了一个全国的天才培训班,李飞阳也确实弄了一个名额。这一点,倒是做的天衣无缝,家里人根本就没有生出什么疑心,
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李飞阳会他们瞒着进入战场与敌人生死相博,还杀了上百名敌军高级将领,普通敌军更是杀了无数。
回到家之前,李飞阳特意在南方的几个大城市修养了几天,消了消身上的杀气和煞气,直到自己看起来与常人相差不大之后,这才到了唐城。
一个上过战场的军人,和在和平年代只是空训练的军人的差别就是有没有煞气,经验丰富的老军人只是一眼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李飞阳唯恐家里的老人看出什么来,只能尽量消减身上的战场气息。
到了家里,李飞阳不再外出,陪着家人安安稳稳的过了一个太平年。
过了春节,《青年文学》期刊第一期,第一版,第一篇文章就是《高山下的花环》。
在小说的的编者按上,王不知写道:
我们的天才小作家,我们的李飞阳,他写了许多童话作品,他写了许多武侠小说,他也写了很多纯文学的作品。他的作品我都看过,包括武侠小说,我都很喜欢,他的文学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你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成功的作家。
也因为如此,我一直把他当成我们文化工作者中的比较天才的一位,他是一位作家,一个文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孩子!
但是,今天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他已经成了一名战士,这不是我们文艺界中的文化战士,而是真正的杀敌报国的战士!我才刚刚得知,战争爆发时,他参军上了战场,在战场上杀了成千上百名敌人,立下了极大的功勋。
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他的武侠小说写的那么精彩,为什么他的作品里面的人物都那么的有血性有担当有责任。那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一位真正的侠士,因为他有侠士的风骨和热血,他才能写出那些栩栩如生的武侠人物!
这部《高山下的花环》,是他从战场上归来后的一部小说,李飞阳对我说,谨以这篇文章,献给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
王不知的这篇编者按写的有点长,甚至可以说有点罗嗦。但是其中透露出的内容却是令人感到诧异。
作为一个小小年纪的半大孩子,李飞阳放着好好的小说不去写,反而亲身进入战场去作战。这实在令一些安居后方的作家们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
有这么一个噱头,这一期的《青年文学》的发行量空前,但凡有条件的读者都会掏钱买一本回家。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所写的一部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也是李飞阳所看到过的极为精彩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朴实中带有深沉。书中不再描写人物的闪光点,一些阴暗面也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主人公想要在军队中镀金的想法,书中人物说的“你们城里人大运动的时候,为了不下乡就进入部队躲避,现在为了躲避战争,又要想方设法的离开部队。真打起仗来,还得我们庄户孙!”这些激愤之词,让每一个看到这句话的人都不得不思考城乡居民地位的悬殊和由此带来的极大的不公平。
书中人物梁三喜的“人死帐不能死”遗言,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感到震撼。
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描写的,给人以极大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又加上李飞阳是刚从战场上归来,有许多读者都认为里面的某些情节就是李飞阳所亲身经历的。
这篇文章的影响力非常大,一经发出,就被国内多家杂志连载,就连港城和宝岛的一些杂志社也将这篇文章进行转载。
一些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看到这篇文章后,都是情难自禁,有些战士捧着书本且看且哭,甚至有中层的干部也被此书勾起往日战场画面,激动非常。
这是一部比《红高粱》的影响力更为巨大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