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七 一代宗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辩论的后段,变成乐学子们的提问和吕涛一个人的演讲,足足两个半时辰之后,夕阳西下,这才最终结束。至于早早退到一边的陈登,却谁也没注意到。他什么时候悄悄退场了。

    吕涛并不理会陈登,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要改变现状,并不是光说说就能做到的。他还要做一些努力,设法让这些种子发芽得快一些。

    为了这思想上得改造,吕涛已经准备了足足五年时间,现在,也该是大规模展开行动的时候了。

    “子曰之辩”后。很快的,吕涛就展开了行动,他全力开动自己控制在手的商业资源,将前段时间已经印刷完毕的《五经正义》正式发行。这本书,却是他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写出来的。专门针对那些可能会形成思想桎梏的言论进行辨析,将之引到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来。整本书字数并不多,不过二十余万字,核心更是紧紧围绕着“历史与变革”“存疑与学问”“实践与真理”“成法与创新”这四个方面。

    吕涛的前世,本来就因为家庭的影响,从小跟古文字打交道,这《五经正义》,却是他综合了“后人”的见识以及自己的见解整出来的,写起来并不困难,更多的时间花在挑毛病之上。原本他早就想把这书发出去,但是考虑到卫道士们的抵抗,所以才推迟到今天,让荆州众多文人们在遭受商业兴盛等的冲击之活,这才作为一个大规模行动的一部分来运行。

    当然,吕涛也知道,即便如此,这书中很多观点只怕要争论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但他也从来没指望所有人一下子就接受他的思想,他的希望,在于荆州书院的学子们,在于年轻的一代人。只要百人当中有那么一两个接受得了,那就已经很有成就了。

    跟“子曰之辩”一样,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宣扬“变革”“存疑”“实践”和“创新”,设法让更多人去思考:我们到底该怎么面对祖先留下来的规则。吕涛的希望,是改变人们对祖法讳莫如深的传统,让更多人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带来活力和新鲜空气。这是第一步。

    果然,借助于吕涛控制在手的天罗地网一样的商业资源,《五经正义》一面世,很快就传播开来,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仿佛是在一潭平静无波的湖水中投入千钧巨石,是晴天一声久久不去的霹雳。有人强烈反对,有人坚决支持支持,有人茫然不知所措,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如获至宝,有人心有兮兮焉……但不管是谁,只要是认真读了这书的,都不得不对吕涛那“渊博”的知识震撼,书中,那信手拈来的从容,那上达天文下至地理的广博,那博古通今的洞察,那清晰明了的表述,那恢宏壮阔的行文,那缜密细致的逻辑,那一环扣着一环的推论,那犀利雄壮的语言,那几乎句句成警句的用语,让无数的人汗颜或者倾倒。一本书的震撼力,莫过于此。

    借着这一波巨大的冲击,五月份的时候,早有准备的吕涛再次出击,一口气发行了《圣人论》《古今论》《学而论》三本书。这三本篇幅较小,都在三万字以内,吕涛当作大学论文来完成,几经修改,在去年书院遇刺之前刚交付印刷。

    这三论,《圣人论》旨在论述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圣人,圣人到底是不是人,圣人到底是不是完人,孔子他们到底能不能成为圣人,等等。《古今论》则论证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后代的总是比前代的好,古人的很多成法在现代是无法适用的,作为后人应该正确地对待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加以辨证吸收。《学而论》是前两论的补充,说明了不光只是“经学”儒学,其余诸子百家理工商等等,都是知识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同时,《学而论》强调,学习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经验的这么一个过程,对先人留下来的知识,应加以存疑辨析,取长去短,从是革非。

    跟《五经正要》对比,这三本书可以说是一种具体的发挥,最终的目的却是要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之上,将孔子等所谓“圣人”拉下神台。

    吕涛始终认为,南宋理学盛行之前的儒家思想,正面意义要比负面意义大得多,不能全盘否认。儒家思想本身并没有缺少血性,历史上那么多蔑视生死的文人,早已证实了这一点。儒家思想对世事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的态度,对外界事物追求不偏不倚看待的理想,对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巨大融合吸收能力,等等,都是值得推崇的。只是,它最大的坏处,却是将伟人神化,将先人美化,将远古理想化,这才是要命的,这才是渐渐束缚住后人手脚的罪魁祸首,是吕涛改良的重中之重!

    三论之后没多久,关于社会关系的《国民论》,关于工业的《百工论》,关于商业的《行商论》,关于科技的《机巧论》,关于少数民族的《蛮夷论》,关于开启民智的《教育论》,等等,总计二十余篇少则数千多则万言的政论文,被集中在吕涛谋划已久的集子《国计民生书》中发行,结合荆州的各种政策变动,完成了吕涛迅猛而强大的组合拳,重重地摇撼着汉末思想界。

    在洛阳时的数十篇文章,使得吕涛隐然有成为一代宗师的迹象。到荆州后先后出手的政论,让他初具宗师风范。而现在,《圣人论》让世人开始以看待宗师来看待他,等到三论一书的发行,不满十七周岁的吕涛,已经俨然汉末第一号宗师级人物,众多被他征服的学子文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虔诚地要拜在他门下。而荆州,也因此一跃成为汉末的思想文化中心,每天都有人慕名前来就读游学。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