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小队长听闻后,自是要马上去城门口查看,确定是贺鲁部犯唐、攻打自家的城池,这才会点燃烽火示警。与此同时,小队长还要回禀自己的上峰,也就是城门戍卫的大队长。大队长知道后,便会回禀自己的上峰,这个上峰可能是州衙的司兵。司兵汇报刺史,刺史再命人去都护府求援……一圈绕下来,等都护府的大都护知道有战事的时候,贺鲁这边已经打过护城河,准备攻城了。而再待都护府的兵马赶来救援的时候,县城的官员若是怂一点儿、护卫们若是有一丝的懈怠,那城池可能就破了。另外,都护府这边,也要跟兵部汇报,哪怕是八百里加急,待京城的兵部尚书知道了消息,估计也是十几天之后的事儿了。兵部尚书知道后,还要汇报给主管兵部的相公,然后相公再一番思量,最后才决定要不要告诉皇帝。可以说,事件发生后,皇帝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而且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数,倘或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消息最后都有可能传不到皇帝面前。故而,崔幼伯建议皇帝,可以建立一个密折专奏体系,皇帝可以授权他信得过的官员,准许他们越级回禀,以便遇到什么重大事务,皇帝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尽快做出相应的处理。为了避免一人独权专行,扰乱官场的正常秩序,崔幼伯还建议,在一道或是一州可以多设几个有密折权的官员,且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更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一来,皇帝得到的消息,将是最真实的。至于密折如何操作、如何运送,请参看崔氏小夫妻的通信方氏。呃,好吧,后面一句话是作者加的,崔幼伯并没有这么说,他只是将自家用的带锁信筒的事儿透给了皇帝,并没有言及可以用鹞子送信。拜托,崔幼伯也不傻,鹞坊虽冠以萧氏的名头,事实上却是自家的买卖,就算所得的利润都归入了萧南的私库,但最后都会着落到他的孩子身上。所以,他可不想做有损鹞坊利益的蠢事。但他却忽略了一点,他不笨,人家皇帝也不笨呀,身边又有个李荣‘提醒’,所以,萧南很苦逼的损失了大批的鹞子。这是崔幼伯所没有预想到的,事后他听萧南抱怨的时候,心里不住的发虚,更不敢告诉娘子,这事儿真不怪荣国公,始作俑者是他崔玉郎。话题扯远了,咱们书归正传。程宏静静的看着崔幼伯写信,待他写完了,用两种方式分别把信送出去后,才有些犹豫的问道:“阿叔,贺鲁部动了,咱们还要去其它两个县城吗?”别人不清楚崔幼伯之前的种种备战动作,程宏却是猜到了几分。尤其是崔幼伯严令其它两个县令丢开一切日常政务,专心负责城防、兵务等事件的时候,他就明白了崔幼伯此举的用意。有些话不能明着说,却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提醒。崔幼伯所说的那些惩罚,也不过是为了督促两人更好的去办差。可如今战事真的暴发了,那些提醒也就显得不重要了。崔幼伯却冷静异常,摘下墙上挂着的宝剑,直接系在腰上,淡淡的说:“去,为何不去?”就算不‘演习’(作者默:有个穿越女做妻子,崔幼伯知道得可不少),他也要去检查两个县城的战备情况。鄯州距离边境并不近,可谁也不能保证贺鲁不会袭扰此处。毕竟这里是陇右道治所所在地,物产丰富,官仓的储备都是最多的。在饥饿的猛兽眼里,鄯州就是个大肥羊呀。路远又算什么,西突厥是游牧民族,最擅长的便是远地奔袭呀。也不知道这算是崔幼伯料事如神,还是他的最被开过光,贺鲁在西州、庭州劫掠了大批的粮食、百姓和牲畜后,玩起了游击战,像猫戏老鼠一般,耍着都护府的驻兵四处乱跑。不过,贺鲁突袭的都是边境线上的县城,所以处于后方的其它州县暂时安全了。就在湟水上下的官员都认为贺鲁不会进攻鄯州的时候,某日,贺鲁亲率两路大军,绕开都护府的防御,气势汹汹的直奔湟水县。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崔幼伯面沉似水,他的目光落在城外几十里外的一层密密麻麻的营帐上,扶在城墙垛子上的手不住的收紧。活了近三十年,他终于知道了何为‘兵临城下’。PS:一更,嘿嘿,小夫妻的时间线终于汇在一起了,下章该轮到萧南出场啦,亲们鼓掌……〖书网∷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www.〗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