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山字营破军都都头刘山喜应卯!”

    “山字营破军都左队队正刘山青应卯!”

    “山字营破军都右队队正刘山周应卯!”

    “本将乃新任义儿军都指挥使、云麾将军司全爽,今日起,暂由统摄义儿军诸营......原都指挥使刘守光因罪入中军大营待勘,原都虞候毕全福因图谋反叛已被诛戮......回去后清点军员,说与众军士知晓,明日随本将平叛......”

    司全爽交代完毕后,破军都军官躬身领命而出,下一都军官应声而入。

    “山字营狼行都都头刘山允应卯!”

    “山字营狼行都左队队正刘山好应卯!”

    “山字营狼行都中队队正刘山高应卯!”

    “山字营狼行都右队队正刘山岭应卯!”

    ......

    义儿军不同于衙内军或是各州镇军,他从组建之初便带由浓厚的个人色彩,在这个藩镇如林的时代中,具有很典型的军头私人武力性质。

    在原有的大唐军制里,伙上设队、队上设旅、旅上设团,其中一旅百人,两旅成团,数个乃至十数个团聚合为府(地方)或卫(中央),成独立作战的军事单位。

    到了藩镇割据之后,随着府兵瓦解、募兵兴盛,再到职业军士的发展,原有的征兵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有正规编制的朝廷军队之外,产生了更多的军头武装。朝廷正规编制是指朝廷中枢认可,并在兵籍册上列明的武力,包括中央十二卫、各镇节度府府兵(与府兵制中的府是两个概念)以及各州镇军。其征兵的方式是按册点兵,即俗语常说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有多少罗卜便有多少坑。

    但随着局势的变化,大量以战斗为谋生手段的士兵逐渐成为了各地征兵的主要来源,他们往往携家带口、同乡同里、同族同村,甚至还有很多依靠并肩作战而结成的军士团伙,应募之时结伴而至,溃散之时呼啸而去,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上百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最信任和最依靠的都是团伙中的同伴,入军之时更不愿意被拆分打散。

    这些以战斗为谋生手段的士兵以各种关系连合在一起,或为血缘、或为同宗、或为乡党、或为结义,不仅武艺娴熟、经验丰富,而且团伙之间凝聚力极强,战力非常彪悍。纵观历史,自三代以后,一个国家内部地方割据上百年之久而不分裂,既无朝代更迭,又无外敌凌辱,当属奇迹中的奇迹,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或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时代大量勇悍的职业军士的存在,他们相互制衡,定住了朝廷大局不变,他们战力极高,保住了中原不受外族欺虐。

    无论北方草原上的契丹、库莫奚、吐谷浑,还是西部回鹘、吐蕃,南方南诏,都对已经事实上七零八落的中原地区不敢轻易窥伺,如果单论战力,这个时代的军队除了装备和粮饷外,其实就军士战力而言并不亚于盛唐,甚至还要高出许多。

    因此,募兵的军头们便不能按照编制来进行安置,只能授予带头之人一个番号,以一个一个具备一定独立意志的团伙为军队的作战单位,而介于旅和团两种正规编制之间的“都”随之产生。

    三代之时,各诸侯国将一国都城名之为国,一城即一国,后来一国控制的城市多了,便将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主城称为都,没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称为邑,所谓“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早期“都”这个称谓是不能乱用的。

    随着城镇的增多和扩展,规模较大的城镇也逐渐称都,而后“都”这个字眼也开始引申出其他意思,即“聚合”,如《水经注》中有“水泽所聚谓之都”,然后又由此引申出“统率”之意,如《后汉书》所言“都部者,都统其众也”。最常见的“都督”之职,即“统率监督”之义。

    因此,“都”其实是一个没有具体定额的编制,小都百人,大都数百人乃至上千人。这一编制出现于这个时代,根源于职业军士的征募体制,属于这个时代所独有的特色。其后,由地方藩镇中兴起的这一编制逐渐扩散至全国乃至朝廷,就连中央禁军也开始采用。

    在很多藩镇中,以“都”代替“旅”和“团”,其上设营或厢,“都”成为了军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上承大军头,接受军头指挥,下接具体军士,直接掌控普通兵卒。

    朝廷正式采用都一级编制则要晚许多,是在黄巢兵乱之期,当时禁军十二卫败坏,一触即溃,大宦官田令孜保着僖宗天子出逃西川,于西川重募禁军,投军的主力就是职业军士。这些职业军士或多或少,闻讯而来,纷纷投效朝廷,田令孜无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