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以为七月是热爱安定的那一个?很抱歉!
波澜不惊地过着她被安排好的人生,就连结婚对象的离开都无法动摇她留守的决心。
她收藏着安生一路寄出来的明信片,却从未表达过向往。
不仅所有人都相信了,七月自己也信了。
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自己离开,不声不响走遍了安生去过的每一个地方。
一个向往出走,一个但求安稳,这两种需求永远同时存在,只不过在其中一种得到满足的时候,另一种才会出现。人往往对于自己没有的、缺失的,才会心生向往。
七月的一切安稳来自她家庭的给予,来自周围的期许和不自觉的自我设定,即便家明要去外地,原本稳固的情感关系面临断崖式考验,她都决绝地不愿离开。
一个人的自我设定不会被轻易打破,家明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给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直到安生、与她互生的另一个自己,用她的踉跄的生活反复冲击着七月对自我的认知,最终在婚礼前夜让七月看清了自己,她请求家明婚礼上不要出现,表面上是放开了家明,实际上是解除了对自己的捆绑。
而始终在游荡的安生,曾经说喜欢七月的一切,其实那是羡慕甚至想成为七月,拥有她的一切,包括家明。
只是她爱她,她是她的另一面,不能抢夺,只能离开。
之后几年的漂泊路上,她倚靠遇见的每个男人,贪图他们带来的虚幻的安稳感。她看似自由解脱,骨子里却是彻底的依赖性,是依靠男人才能生存下来的女人,是假性的自由。
最后,她不再寻求依靠,终于得到了安稳。这个转变是七月给她的,用七月自己突然的死亡。
剧本最开始有一幕,小七月借小安生之手砸响火警警铃,就埋下了伏笔:七月将借由安生获得重生。
所以,七月与安生,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是互为反面却不断寻求融合转变的两种性格。
她们互相爱着,又彼此伤害,不断离开,又反复靠近。这不仅仅是朋友,更是一个自我对抗着另一个自我。她们只有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
整部影片,从家明提出“你到底是谁”开始,就在求解,最终给出了答案:她是安生,也是七月,最后,她是死掉了一半的自己。
七月死在安生曾经想要结束生命的27岁,安生回归七月曾经一直拥有的安稳生活,对应片中提到的“交换人生”的概念。
实际上,这是性格转换的结果:七月的死是觉醒后走出去的漂泊性格消失的象征,安生则代表了由流浪转向安稳的性格存活下来。
这种与原文翻天覆地的改变简直是检验人的脑细胞,里面如胸罩的隐喻,语言的深意,如果你看下去了那绝对是很好看的,如果你看不进去,很容易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九心想尽全力的把它改编的有趣点,吸引人点。
毕竟在这个世界这篇小说发布的时间太短了,没有足够多的读者,形成一定的力量,就怕到时候没多少去看这部电影啊!…哎!
但是很显然,以她现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