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四相已然给了谢容英很好的建议。
四相以为,昭王虽显露出了一些强硬,可是,昭王毕竟是受过君臣之礼熏陶之人,又受了元朔帝与永和帝诸多恩惠,甚至永和帝临终之前,还拉着昭王与新帝的手,令昭王与新帝可以互相信任。
这种情形下,昭王前日所作所为,大约仅仅是愤慨之下的一时冲动罢了。
既是一时冲动,那么,新帝只要将其冲动的根源解决了,那么,也就能重新令昭王心意回转。
而昭王当日之所以会动怒,就是因太后高氏那番要斩杀敬王之子,将其头颅悬于城墙之上的话。
虽说高氏乃是太后,但是,无论换了谁,听了这等话,若是还要隐忍不发,才会真正的令人心惊胆战。
因此孟相便开口劝谢容英道:“圣人不若令太后于宫中休养,再赏赐昭王诸多好物,将昭王的两位嫡姐,册封公主,如此,也算是对变相的对昭王服软。昭王聪慧,且顾念亲情,闻得此言,必然会知晓圣人心意,不会再闹。”
张相亦道:“孟相所言正是。彼时正是太后出言……有误,圣人又不曾因此而表态,使得昭王误以为圣人与太后心意一样,皆是想要卸磨杀驴,因此才会有了昨日在朝堂之上的强硬之举。圣人既知晓了昭王恼恨的缘由,不若就从了孟相所言,令太后在宫中休养身子,暂时就……不要再随意行走,见其他人了。”
其余二相心中也是赞成这个主意的。
原因无他。
太后高氏着实是太会乱出主意了!
高氏虽有太后之名,但终究是被养在深闺之中的女子。彼时其在闺中时,旁人尚且察觉不到不对劲,觉得此女子也是温婉大方,贤良淑德。等其做了太子妃,文睿太子强势,高氏自然也是不显山不露水。但是,等到高氏做了太后之后,其一应行为,看在朝臣眼中,简直是恼极了这个明明没有本事、却故意要和自己的儿子抢权的人。
先帝永和帝果决而有主见,因此毫不犹豫的就能出手镇住高氏,令高氏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根本不能对朝廷对永和帝有任何的影响;但是,这位新帝谢容英……他显然镇不住高氏。
因此四相在提议对昭王示好时,便提出了这件事情,想要让高氏对朝廷和新帝的影响降到最低。
谢容英当时没有说甚么,只道令四相先去拟旨云云,接着又和四相商议了其余朝中政事,便送四人离开了。
等送走了人,谢容英一个人时,他心中却是恼极了谢远。
为谢远的几个阿姐封赏的事情,谢容英倒是没有甚么不愿意。
但是,阿娘毕竟是长辈,而且,论起名分来,阿娘实则也是谢远的母亲。
这世上,从来都是母亲指责儿子,哪里又有儿子令母亲道歉的?
更何况二人还有君臣之别。
因此,即便是委婉的道歉,谢容英心中也是极其的不高兴。
只是再不高兴,谢容英心中也是在想,罢罢罢,待他去寻一寻母亲,劝一劝母亲,让母亲为他忍耐一番,此等委屈,待将来他利用谢远将定、敬二王收拾了,再论其他。
谢容英这般想着,就去了慈安宫,去见太后高氏。
高氏此刻却有些头疼,腿上也很有些不舒服。
她年轻守寡,为着名声,常年茹素,每日也会在佛前跪着诵经两个时辰。
如此一来,高氏的名声极好,但是,她的身体却并不算很好。
谢容英进殿时,瞧见的就是一个熟悉的人正跪在高氏身前,为高氏细细的敲腿。
谢容英愣了一下。
却早有宫人对高氏低声禀报。
高氏睁开眼,瞧见谢容英这副模样,心中暗叹次子到底不如长子,却还是笑道:“怎的,竟不认识你的发妻了?”
慈安宫中都是高氏的心腹,因此说话时倒也没有特意防着谁。
原容王妃小高氏闻言,哭的梨花带雨,却又无声无息。
转头瞧一眼谢容英,又立刻转过头去,只肩膀微微耸动着。瞧着好不可怜。
谢容英尴尬了一下,才讷讷道:“阿娘,儿有话与阿娘说。”
他到底不像高氏那样的糊涂。
之前阿兄还在时,就已经逼他让小高氏“病逝”。阿兄的那位发妻糊涂,做下那等恶事,使得阿兄死时一儿半女都无,高家因此而受牵连,他的妻子小高氏也受牵累,不得不“病逝”。
然而对谢容英来说,自他知晓了阿兄的那位发妻所做的事情后,就觉阿兄让他的发妻——那位皇后的嫡妹“病逝”,令其可以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活着,已然是很大的恩赐了。
只是谢容英显然没想到,他的阿娘竟然会在阿兄死后,将小高氏又重新接了回来,还这样大剌剌的放在宫里。
“阿娘……”谢容英看向高氏的目光带了几分乞求。他从前是真的喜欢过小高氏的。但是,在多的真心,在他这个皇家人的心里,也比不过权势二字。因此,谢容英心中也只是稍稍一动摇,就将小高氏放下,看向了高氏。
高氏顿了顿,才让小高氏和其他宫人一道离开,问起谢容英的来意。
谢容英微微皱着眉,将四相的话转述给了高氏听。
高氏蓦地瞪向了谢容英。
谢容英面容凄苦,跪了下来,道:“阿娘,儿心知此事是委屈了阿娘。可是,如今定、敬二王对朝廷虎视眈眈,周遭蛮夷亦是蠢蠢欲动,只待等到了好时机,就要对朝廷出手。而儿子身边,虽有四大将军在,但是,四大将军之中,其中一位已然是耄耋之年,根本上不得战场,一位秦老将军也年纪不小,只能做守成之将,一位乃是宁远侯……那人,却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