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张晓夜,她捡到的诗稿在前,而《诗刊》的登载在后。
还有“夜破晓”这个笔名,很容易就能和“张晓夜”这个名字给联系起来,然而让许如是震惊的还不止是如此,张晓夜就是夜破晓这个事实才让人更加难以置信。
不关注诗歌的人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只要稍微关注一点就会知道,夜破晓是《诗刊》最新崛起的诗人,在这本帝国最影响力的诗歌杂志上,专门有他的专栏。
《诗刊》所有编辑都点评过他写的是,赞不绝口,很多著名诗人对他也是推崇备至。
好巧不巧的,许如是之前就很喜欢夜破晓的诗,从第一次认识的时候就喜欢上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首诗一共只有两句,再配上“一代人”这个名字,许如是只是看了一眼就感觉心灵受到了猛烈的冲击,那种震撼难以言喻。
帝国立宪到现在才第十六年,她经历过两个完全不同时代,在立宪之前还有皇子夺嫡带来的黑暗,特别能够理解这首诗想要表述什么。
所有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被这首诗给触动,虽然只有两句,却已经足够表现出整整一代人的心境、理想和追求了。
诗里历经“黑夜”又对“光明”的那份执着也渴望,让许如是觉得作者夜破晓应该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
甚至就连“夜破晓”这个笔名,她也觉得应该也是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的渴望,还有“破晓”之后,对这个天亮之后的世界的热爱和向往。
她想过很多,但从来没想到带给她无数震撼和触动的夜破晓,居然就是眼前这个还不满十八岁的清秀少年。
纵使觉得不可思议,但已经可以完全确定了,这都是事实。那天在广播站念的那首诗,同样也没有出处,可能下一期《诗刊》杂志就会出现,因为那就是张晓夜自己写的。
身为一个语文老师,京城师范大学毕业,许如是却觉得自己的文学素养根本没法跟张晓夜相比,即使他是自己的学生。
自己的学生居然有如此造诣,又是什么让他写出那样的诗来?他心中的激情和热血只怕远远不是平时表现的那样,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许如是好奇不已。
然而在张晓夜跟前,她又出乎意料的没有没有多说诗歌,她所感兴趣的已经不止是张晓夜和他的诗了,而是这个人。
一个诗写得很好,歌唱得同样也很好的人,诗是自己写的,歌显然也是。
张晓夜可不知道许如是会想那么多,如果知道了的话可能会感到哭笑不得吧,他横抱着吉他就问道:“许老师,你想听什么?”
“随便吧。”许如是对此倒是没有要求。
“有了。”张晓夜打了个响指,然后就自弹自唱了起来。
依旧是一首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歌曲,依旧轻易的就走进了许如是的心里,她怔怔的听着,很快又被完全给带入到了歌声中,忽视了张晓夜的存在,甚至都忘了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