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
先皇在政的最后几年光景,朝南国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就没有断过。它以它强大的国力财力人力,横扫周边任何势力,不单单奠定朝南国霸主的地位,更是机缘巧合之下奠定周妃所生的儿子十二皇子空前绝后的位置。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观望,当初因为照顾先皇后而入宫的不受宠的周妃以及她的儿子能走到哪一步。
后来先皇病危,昭阳长公主回京恢复女装。先皇叫亲信直接从城门口接自己的爱女入宫,令人称她为“战神公主”。
那其实是一段比较混乱的历史。
朝南国忙着合并其他小国,战事不断,稍有能力的皇亲国戚都能从中捞到军功,获得不菲的封赏。
国力强势之下,先皇身体却每况愈下,谁继承这个大业成了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掌控整个朝堂的萧家,俨然成为下任继承者巴结的对象。实际上他们从头到尾都只是保持中立而已。
先皇抓不到萧家的尾巴,把目标放在对付他自己的兄弟身上。
当时除了镇国王这脉族长嫡系,先皇自己还有燕亲王和吴亲王两位掌管大权的兄弟。为了给自己的子嗣铺平登基大道,先皇用了毒计杀掉两个胎弟,临死之前只留爱女昭阳在床头,后来昭阳对众人传达两道遗旨:一、四皇子继承大统,萧丞相封为内阁。二、封十二皇子为福王,赐封地临川,非召不得入京。
皇上继位之时,朝堂之上其实是有质疑之声的。先皇死之前并没有立太子,反倒是经常和朝臣说“当大位者,能者居之”。更何况外邦进犯,皇上唯唯诺诺,反倒是福王屡立战功。
当然这些质疑之声在后来全部消失了。因为昭阳长公主手上有皇上的遗诏,连大学士都检查是皇上的字迹和印章。
唯独皇上自己有些惴惴不安。仿佛那遗诏是自己的长姊伪造出来欺骗众朝臣的。但是他不敢再看那诏书,也不敢去问自己的长姊。
就是因为有这种不安,鲜少练习鞍马的他也开始逐渐学武,为了压下那些暗地里的嘀咕之声,当外邦进犯之际,他更是提出御驾亲征,以此来掩饰还是皇子时的内心深处对战争的恐惧,并且用来证明他是个合格的储君。等他完全掌管朝政的时候,朝南国已经从一个崇文的国度变成崇武的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话题说回来,历来帝王都擅长权衡之术。皇上为了权衡萧家,抬举李家,自然也得给李家无上的荣光。李家虽然是武将,不妨碍这一族当中也有才华横溢的子孙。当今内辅十人当中就有两人出自李家。这样的荣光,自然也给李宸妃所生的四皇子云漠更多的夺储机会。
至少目前来看,四皇子是唯一能和太子分庭抗礼的皇子。但是也是如此,四皇子云漠又和皇位比其他人更远些。毕竟一个功高盖主的外家也同样是皇上忌讳的。
如果萧家安分守纪,它必然还可以福泽子嗣,延绵传承。然而到了这一代,竟然出现一个萧流苏。
萧流苏自幼就传出他极其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长太子几岁,自太子启蒙他便留在东宫作为伴读。皇上非常喜欢他,这才给他定了云锦。
等萧流苏逐渐长大,他的见识令他有些厌恶萧家谨慎守旧的风格。明面上他继承萧家的中庸之道,私底下他却以“子夜先生”之名,设立最大的情报站天听楼,搜查朝臣的隐私为自己所用。
他雄心勃勃,对权势有着不同寻常的渴望。所以萧老虽然越过他的父亲将他作为下一代继承人培养,但是依旧对他性子当中激进的部分抱有质疑态度,并一直都没有让他完全掌控萧家。
在皇后太子争储落败,因萧流苏在之前有频繁动作的身影,萧家为了避嫌,以“目无尊长、不孝不仁”的罪名狠心将萧流苏驱除出萧家。萧流苏记恨在心,离开萧家之后便悄然行事。
至于后来萧流苏到底什么时候悄悄拥护了七皇子的,没有人知晓。淳安也只是在上一世临死之前见过萧流苏。当然那个时候他不叫萧流苏,而是“子夜先生”。或者是因为知道自己快死了,他才敢露出真颜。那个时候的萧流苏双鬓生白发,明明是疏梅横斜的人物,却枯槁宛如半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