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不接受任何批评
“编剧和舞台都是她亲自参与设计的。”茅韦涛笑道“我想让她当接班人。”
“她不适合跟人打交道。”王耀笑了笑“不过那都是你们的家事儿了。”
“你说这话合适吗?”茅韦涛白了眼王耀“可惜我这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那是,我的目标可是星辰大海。”王耀轻笑道。
“还贫。”茅韦涛轻笑出声“我好像真是老了。”
王耀皱着眉看向茅韦涛“您说这话多违心。”
“我是说,在理念上。”茅韦涛摇摇头“在创新的道路上走了这么多年,不能说没有成就,但是跟你们相比,好像弱了太多。”
“您这话说的不对,没有你们,哪有我们?”王耀皱眉道“而且这次晶晶确实贪功冒险了,不过还好是小段。”
“但是我觉得很好,完全不一样的享受。”茅韦涛正色道“唱念做打,或许‘做和打’应该有一些新的突破了。”
“不不不,晶晶是在戏曲中,把重点放在了戏上,戏还分里外,她侧重在了外戏上。”王耀说道“说会话,有点偏剧的模式了。”
“可是效果不差。”茅韦涛笑道。
“这也是我等下将提出的一个概念。”王耀笑了笑。
“台下有很多老前辈。”茅韦涛眨了眨眼“说话还是要注意点。”
“我自然知道。”王耀笑了笑。
这时梅先生也收到了下面黄佳妮的提醒,看向后台的王耀,顺势把话引了出来“骊蓉啊,一转眼快两年过去了,晶晶一转眼都出师了。”
“是啊,这世间过的也忒快了。”赵骊蓉笑呵呵的说道。
“我记得当时第一次见晶晶,还是咱们一起在戏曲交流会上,毛毛拿了个大奖,而且你还有了意外之喜。”梅先生笑道。
“意外之喜?”赵骊蓉楞了一下,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你不是又添了一个儿子?”梅先生打眼色。
赵骊蓉会意往后台看去,看到王耀后笑道“你不说我都忘了,那小兔崽子太不长脸了,晶晶都出科了,他连个音儿都没有。”
“那你让给我好了。”梅先生打趣道。
“不让,虽然没用,但跑个腿还是挺顺手的,是不是小子?”赵骊蓉笑着对后台招招手。
“你说我是怎么亮相?做几个后空翻?”王耀小声问茅韦涛。
“快点吧。”茅韦涛笑着把王耀拽了出来。
赵骊蓉走过来抱住王耀,用力的锤了一下“死小子,死哪儿去了?”
“出了点一小状况,让您老担心了。”王耀歉意的说道。
王耀出来,台下响起了莫名其妙的掌声,有一些老前辈在互相打听,这个有些陌生的年轻人到底是谁,人情还挺高。
“感谢捧场的朋友们,这几天我会好好招待你们的。”王耀接过话筒后笑着说道。
王耀一开口有些市侩的方式让很多老前辈微微皱眉。
“然后再次感谢,前审查郑晶晶同学出道表演的各位前辈,真的万分感谢。”王耀鞠躬行礼,茅韦涛也跟着鞠躬。
“很多前辈可能对我不是很熟悉,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王耀,光宗耀祖的耀,王侯将相的王。”王耀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台下响起了起哄声。
“这小子,有点飘啊。”王世襄先生听到王耀的自我介绍后轻笑道。
“面如冠玉,气质温润,不卑不亢,倒是个漂亮的孩子。”季羡林先生第一次见王耀,点头称赞道“不算狂言,有福相。”
“弟子不才,师从徐峰先生。”王耀继续受到“受到过许多师叔的点拨,但是可能脑子不灵光,在戏曲专业上没有太大建树,着实羞愧。”
台下的孔萍和台上的茅韦涛都狂翻白眼,连梅先生都送了王耀一个大白眼。
“不过天赋不够,能力来凑。”王耀笑了笑“我这个人虽然愚笨,但是挺有毅力的,不敢说唱的有多好,但是绝对是背过很多戏,各个剧种的都接触了一些,因为我觉得有意思,光背词,我就觉得美滋滋,所以我就觉得,老祖宗太厉害了,竟然有这么美的东西,这么美的东西,在我手中,不能断了。”
台下的人开始听的认真起来。
“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日我等到如今。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因何一去无音信,不管我家中肠断的人!毕竟男儿多薄幸,误人两字是功名,甜言蜜语真好听,谁知都是那假恩情。”王耀张口来了一段念白。
是程砚秋先生的程派京剧《春闺梦》中一段,念完后全场哗然。
“若不是这音更圆润,我当真以为是砚秋在面。”吴祖光先生有些激动的说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句念白,足以看出一个戏曲演员的功底,王耀这一段在模仿上已经堪称绝技了,在场尤为程派传人也不禁恍惚,以为先师当面。
王耀再一甩袖,念道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
六月飞雪三年旱,万物为我披孝衫。
三桩誓愿感动天和地,方知我窦娥冤。”
一口地道的河北梆子脱口而来,念白情绪的微妙掌控让人再次惊叹。
“西湖山水还依旧,惟悴难对满眼秋
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想当初,在峨嵋,依经孤守
伴清灯,叩古罄,千年苦修
久向往,人世间,繁华锦绣
弃黄冠,偕青妹,佩剑云游
按云头,现长堤,烟桃雨柳”再张口又是豪迈夹杂阴柔的秦腔。
从南腔到北调,王耀选了几个喜欢的段子念白,每一种都选了最为经典的大家念白,听得台下观众叹服。
念白看似最容易,但也是最难,因为考验的是情绪的掌控,能够在种种情绪中快速转换,而且是不同剧种的念白,也足以证明,王耀是一个鬼才。
最后唱了一段越剧的《红楼梦》同样经典的段落《焚稿》的唱段,这段是用唱的。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
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
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
潇湘馆内论旧文。一生心血结成字,
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
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