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忘本(感谢盟主书```我的最爱
华夏文化有拜祖师的说法,也有祭祖会故地的说法,就像越剧有重大事件回祖地嵊县祭祖,这些天桥发展出的艺术形式,他们的祖地就是天桥啊。
假如天桥不见了,那么他们祭祖,得去什么地方呢?
说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现在别说手艺祭祖了,连家族祭祖,都变得越来越淡了,这是文化整体带来的逆向或者被外来文化干扰造成的。
以前清明是最重要的节日,要扫墓,要祭祖,但是现在呢?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未来90后,00后,还会有人祭祖扫墓吗?
华夏文明重要的传承,不忘本的精神,这种仪式感,会慢慢消失,仪式感的消失,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有很多人将仪式感与形式主义画上等号,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悖论,如果一个人不付出行为,只把想法放在心里或者嘴上,那么如何证明他的诚意?
就像是近些年有个关于招聘的段子,一个大学生进公司,老板让他扫地,他说他是大学生,不是来扫地的。
一个大学生连扫地都不会,他还能做些什么?
光说不做,假把式。
失去祖地,在传统意义上,相当于被刨了祖坟。
被刨了祖坟依旧不为所动,那就是忘本,对前辈先人没有任何敬畏和敬意。
失去这种敬畏,那么未来会造成什么?会不会造成对生养他土地的民族和文化的不认同?甚至是轻蔑?
忘本是一件十分细思极恐的事情,但是在西方文化与华夏文化融合过程中,似乎这件事情,被刻意弱化了。
那么到时候,当年欺辱华夏民族的那些人,可能再卷土重来的时候,还不会不会有那么多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同志。
还会不会有‘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为华夏崛起而读书’?
有‘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或者‘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果这些那时都没有。
那么像张纯如这样的弱女子,以弱肩背负起历史的女子,存在的意义会不会让人更加心酸?
王耀不是想太多,而是看破了本质之后,换来的汗毛倒立。
郭立行当时可能只是想为天桥,为相声留个祖地。
但是这件事,直接影响了王耀的思维角度,所以他才会改口,认了他这个师弟。
天桥不只是对于相声来说是祖地,天桥八怪。
赵瘸子之杠子,此人幼年武艺极有功夫,因踢腿用力太猛遂致残废,或有谓与人争斗被敌人打伤者。但以根半腿人而能在杠上耍练种种技术,此所以为怪也。
每日携一徒至天桥地方,将杠架支好,先使其徒演练一二招笑玩艺,作为引场,然后彼一瘸一点出场,类如戏上《打瓜园》老汉陶洪一般,精神矍铄,手脚灵活,腾上翻下,做各种艺术。如单手大顶,噎脖子,左右顺风旗,燕子翻身,哪吒探海,种种变幻,不可名状。观者无不喝彩。每演一次能得当十大钱三五千不等,一日间进钱或有三四十千之谱。
此人为民间杂耍,现代杂技先驱前辈,优秀传承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