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契丹一族在风水界中的地位,也是举重若轻的,当然若不是战败,再加上被风水界中人追杀。契丹一族也不会隐姓埋名起来,这其中其实是有着很大的渊源。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
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
据说,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
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这一点,就连秦风都不清楚了。
所以,契丹一族,也就成为了风水界,乃至华夏中的一大秘闻。
谁都不知道契丹一族哪里去了。
或许,是和当初那件事情有关系,但是,谁又能说的准呢?
眼前的情况,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让秦风内心十分震惊。
为何?
因为,封神时代,姬家是不可能用这种邪术来对付纣王的。
哪怕是再怎么生死仇敌,天数大道,都不可能的。
因为当时姬家当时代表天意,顺天道。
怎么又可能给自己身上抹黑点呢?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五脏祭天邪术并不是一开始古墓建造的时候施展上去的。
而是近些年才布置好的。
这五口棺材里面的尸体,都是干尸,在这样浓厚的阴煞之气的环境下。
不可能会腐化。
因为阴煞之气的侵蚀,会形成一种很独特的而又诡异的情况。
而干尸身体上的刀口,跟干尸本身有个色差,正是因为这个色差很明显,就算是普通人,一眼都能够分辨出来,这刀口,是后来加上去的。
根据这个刀口的色差度,秦风能够判断出来,不会超过三年的时间。
这样也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三年内,有契丹一族的修士,成功的进入到这殷墟之墓,然后布置下了这五脏祭天之术。
秦风知道,对方布置下了这个术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纣王的气运。
想到了这里,秦风心中犹豫了一下。
虽然说纣王已经死去了数千年,但是其魂绝对修炼成鬼修了,那么纣王的气运就都保持了下来,甚至还会因为修为境界的提升,而增加。
不知道契丹一族是使用了什么办法,布置了这个秘术,还没有让纣王之魂发现,而且从现场的痕迹来看,这里根本就没有打斗的痕迹。
而秦风此刻所犹豫的就是,自己要不要半路截图气运?
“先不管,来殷墟之墓,最重要的是冥魂灯,等拿到了冥魂灯再来解决这个事情。”
秦风并没有犹豫多久,不过片刻的时间,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要截取这邪术的气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号称上古十大邪术之中的第一邪术,而且还是在殷墟之墓之中,想要截取其气运,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最为关键的是,现在秦风是斩断因果的关键时候。
既想要截取大气运,又不想沾染上跟契丹一族的因果。
这就有点难度了。
想明白了这点的秦风,做出了决定,就暂时的将这里放下。
将五口棺材合上。
秦风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开始打量这石室内的情况。
石室还是比较宽敞。
放置了五口棺材,还显得比较大,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秦风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这石室内,没有出口,除了刚才自己进来的这个狭长通道。
“看来,这里应该是侧墓室了,再进一步,就应该是主墓室了。”
秦风观测着,堪舆了一下,得到了结论。
秦风知道,一般来说,只有侧墓室才会安置埋葬陪葬人员。
这五口棺材被契丹一族施展了五脏祭天的秘术,那么就已经很明显的告诉了秦风,这里五口棺材里面,就是纣王的亲人。
起码是有血脉关系的直系弟子。
所以,这里距离主墓室,很近,恐怕只有一墙之隔。
想到了这里,秦风开始在这石室内走动起来。
想要进入到主墓室,还得找到机关,打开通道,才能够进去。
机关之术,虽然是鲁班手中发扬光大的,但是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接下来,秦风就开始仔细的搜索起来。
石室并不大。
很快,秦风就发现了异常。
在棺材后面的那扇墙,秦风敲打的时候,听到了空洞的声音。
但是同时也有一个困难出现在了秦风眼前。
那就是这石室内并没有任何的机关之术。
墙壁那边是空洞的,那么很明显,这里肯定是主墓室,或者说是通往主墓室的通道。
但是,却没有机关之术。
就无法打开这墙壁。
想到了这里,秦风再次犹豫了。
这墙壁,只是普通的青石砖墙壁,上面有着一层层的阵法,用来抵抗岁月痕迹,加固墙壁的。
以秦风的修为,用暴力很容易破开。
但是这样的话,就会很容易惊动纣王之魂的。
一个修炼了数千年的鬼修,该有多么恐怖,这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
而此刻如果不用暴力破开,这里又没有机关之术,改怎么进入到主墓室,就是秦风所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所以,此刻秦风犹豫了。
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选择。
……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打赏,求月票,求一切可求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书友在追更,也不知道有多少书友在养书。就这样,例行求一波。